西北盐渍土地区地基冻胀特性及其对路基变形影响研究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k13708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穿越我国西部盐渍土地区的高速公路逐渐增多。特别是在西北的季节性冻土区,盐渍土的冻胀对路基稳定及安全性的影响较为严重。柳敦高速公路是进出敦煌市的另一条便捷快速通道,该段高速公路左幅道路是在既有道路的基础之上改建,路基下部的防水措施效果较差;右幅道路为新建公路,路基下面的防水措施完备。由于左幅道路处于疏勒河上游,每年疏勒河的季节性生态水会以渗流的方式从左幅向右幅渗透,使得左幅道路的地基和路基下部的含水量较大。同时,由于该区域位于季节性冻土区,冬季气温的降低会使得地基以及路基产生冻胀等病害,影响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本文选取柳敦高速冻害较严重区段的左幅道路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监测、试验研究和数值分析,对该路段地基冻胀特性及其对路基变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柳敦高速公路冻胀较严重的区段进行了调研分析,包括地质水文、气候条件以及冻胀冻害的形式等,并结合疏勒河流域季节性生态水排放的具体情况,分析了该路段产生冻胀病害的主要原因。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路基断面布置沉降观测点,进行为期一年的冻胀期内地基与路基的冻胀变形监测。(2)选择该区段内的地基土进行相应的土工试验,对该土样的成分及含水率等进行分析测试。具体分析了颗粒级配试验、含水率试验、击实试验和易溶盐含量等内容,测定了土样的颗粒级配组成、原土的含水率、最大干密度,以及土体内易溶盐的含量。为土样的冻胀试验提供基本参数。(3)进行了该区段地基土土样的冻胀试验。研究首先确定了影响冻胀的试验因素,并对各因素的试验参数进行分析确定;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分析了土样在不同压实度、含水率、含盐量以及温度这四个因素时冻胀率的变化规律,以及各因素对冻胀率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4)对地基与路基相互作用的综合效应进行了数值分析。首先对温度场、变形场等模型建立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对地基与路基相互作用的温度场、水分场、盐分场以及变形场的综合效应进行分析。并将通过变形场的综合效应分析得到的地基及路基的冻胀量与现场实测的冻胀量进行对比分析。
其他文献
纳米晶金属材料结构失稳是限制其实际应用的突出瓶颈。目前,为了提高纳米晶金属材料的稳定性,一般是通过合金化方法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实现对晶界迁移的抑制。合金化方法虽可以有效地提升纳米晶金属的稳定性,但是与基体相异的溶质元素难免会影响基体本身的性能。此外,合金化方法对于纳米晶纯金属而言并不适用。所以,在不依赖或者少依赖合金元素的前提下,抑制晶界迁移,提升纳米晶金属材料稳定性亟需探索新的途径。基于此
根据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特高压输电、城际高铁及轨道交通发展成为首要目标。作为导电性能最好的铜金属强度不足,合金化又使纯铜电导率下降严重,为探寻强度与电导率的匹配,本课题以Cu0.4Cr0.3Zr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室温及液氮环境进行不同路径ECAP,变形后合金在450℃下时效不同时长。运用OM、XRD、EDS、SEM、EBSD及显微硬度测量等技术对不同状态下合金的性能进行表征,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合
桥梁作为道路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服役至关重要。随着交通荷载的持续增加,大多桥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劣化,有些损伤直接影响运营安全。近年来,桥梁安全事故频发,不仅造成大量生命财产损失,也引起了社会恐慌,因此,开展桥梁健康监测与损伤识别的研究尤为迫切重要。本文基于目前桥梁损伤识别的研究现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影响线为切入点,提出利用对称测点的位移和转角影响线差值及其差值曲率作为损伤识别
非晶合金原子排布呈现短程有序、长程无序的特殊结构,其内部不存在晶界、位错等微观缺陷,从而使这类材料拥有一些优异的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随着海洋资源的开发,人们对在海洋环境中服役装备的耐腐蚀性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寻找并探索一些新型的耐腐蚀性替代材料成为必要。非晶合金具有较高强度、硬度以及耐腐蚀性在海洋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具有较高断裂韧性和较大玻璃形成能力的Zr基非晶合金,研究其在模拟海水
镁合金因其低密度,高比强度,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汽车轻量化、航空航天和医疗装备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因其平衡电位较低,化学活性高,极易与第二相形成电偶腐蚀,从而显著降低合金的耐蚀性,这也极大的限制了工程化应用。表面改性技术可通过减小合金晶粒尺寸,改善第二相性质(形貌、尺寸、数量和分布),提高合金的腐蚀及力学性能。因此,本文制备了铸态Mg-12Dy-1.1Ni(wt.%)合金,分别通过微束等离
我国低等级公路里程数长,路面开裂、沉陷等结构性破损严重,这些公路往往没有可供分流交通的其它道路,因而,路面维修养护不能长时间中断交通,找一种成本较低,能快速通车的路面养护材料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天然砂砾来源丰富、价格低廉,通常在其中掺加一定数量的石灰、水泥、粉煤灰等无机结合材料用作低等级公路路面基层、底基层的维修养护材料。基于硫铝酸盐水泥快硬早强、凝结时间短、抗冻、环境适应性广等特点,在快速修补工程
随着我国桥梁老化问题日益突出,桥梁损伤识别和健康监测已经成为未来桥梁发展的重要方向。基于结构振动特性和智能算法等理论的损伤识别方法已经得到很大的进展,但是,桥梁的损伤识别仍然存在很多难点,如实测完备信息获取难度大,环境噪声影响大,结构损伤程度定量分析难等困难。所以本文基于前人研究和结构损伤识别现状,结合信息熵,模态应变能和智能算法理论的优势进行了结构损伤定位分析与定量分析,相关研究如下:(1)对传
Co-Al-W高温合金是由L12结构γ′-Co3(Al,W)相强化的新型钴基高温合金,Co-Al-W合金具有较高的高温强度与抗氧化性能。与镍基高温合金通过反相畴界强化不同,钴基高温合金强化方式是共格强化,其强化相和基体相错配度接近1%,变形能力较差,成为Co-Al-W合金研究的方向之一,B元素可以有效提高合金的韧性,Ce元素是较好的晶界强化元素,可以有效提高晶界强度,抑制晶界脆断。本文基于课题组前
目前的公路发展已进入建养并重的阶段,将养护过程中产生的沥青路面回收料(Reclaimed Materials from Asphalt Pavement,RMAP)用于基层修复重建,可改善再生材料利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的问题。基层的开裂大多因其材料特性引起结构损伤,通过在二次利用RMAP的基础上研究冷再生基层技术来提高冷再生基层的使用寿命,向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探索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
桥梁在交通运输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我国在桥梁建设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桥梁的病害也越来越多。对其管理运营变得越来越重要,其安全性、耐久性和使用性能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要想到达让桥梁长期健康的运行下去,对其结构的健康监测是必不可少的项目。在这过程中,利用好监测数据是工程师面临的挑战,对于易得的、能反映出结构整体状态信息的位移影响线来说,成为对桥梁状态快速评定的一种指标,并发展出相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