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1860年的北洋海防军事布局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du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一直与海洋息息相关。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海洋竞争的日趋激烈,海防已越来越为濒海国家所重视。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学术界已将海防研究作为一项重大课题。目前学术界对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北洋海防军事布局的研究尚未给予足够的关注。鉴于此,本文力图在占有大量丰富、可靠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及前人的研究成果,把研究重点放在了清中央政府和北洋三省地方政府为抵御英法的海上侵略、保卫京师安全及北洋海疆而采取的具体军事布局这一方面。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首先对这一研究课题的意义、方法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和评述,以此作为本文论述的基础,进而阐述本文的主旨;第一部分本文通过对鸦片战争前北洋海防概况的追述,探究晚清北洋海防的历史溯源、防御对象及其与生俱有的传统制约因素;第二部分把第一次鸦片战争分为四个时间阶段来全面考察北洋海防军事布局的具体措施及其实施效果;第三部分以三次大沽之战为分界线来全面考察北洋海防的布防思路以及具体的兵力调动和军事布局的实施效果评述;最后对全文所论要点进行概括和总结。经过全面分析,作者认为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北洋海防军事布防从思路到措施是逐渐走向成熟的。但是北洋海防军事布局仍具有很大的时代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单纯守口”的消极防御的海防战略方针,始终把北洋海防的重点围绕在拱卫京师这一狭隘目标上,主动放弃制海权。这种消极保守的海防战略方针指导下的北洋海防军事布局,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实践是完全失败的。研究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北洋海防军事布防情况不仅对考察晚清的海防政策、海防建设、海权意识、晚清的军事近代化进程等方面有巨大的学术价值,而且对推动当今中国尤其是渤海湾地区的海防建设和海洋经济文化事业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泥潭外和泥潭里两个不同的人,各有各的道理,好像都没错,观察事物的方位不同,作出的判断就可能南辕北辙。客观公正地说,还是泥潭外的人头脑保持清醒的概率更高,而泥潭里的人陷
<正>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在1907年创作了《向日葵》,并在1908年维也纳展览中展出。席勒于1910年创作的《向日葵II》的灵感很显然是来源于克里姆特的《向日葵》,
本论文以新鲜的辣蓼(Polygonum hydropiper L.)叶片为材料,首次用水蒸气蒸馏和CO2超临界萃取的方法对其挥发油进行了提取;对两种提取方法所得挥发油进行了GC/MS分析;并对小菜
21世纪是全球一体化经济,世界旅游业正走向集团化和区域化,以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内的旅游业经过20年的快速发展,产业规模急剧扩张,产品供给大大丰富,产品结构趋于
近几十年来世界医疗器械行业蓬勃发展,成为全球贸易中最为活跃的一个项目。上世纪90年代全球经济处于低谷,但医疗产业仍然发展良好。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从建国后开始发展至今,经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一五”纲要)提出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服务型、责任型、法治型政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
本文对冬凌草甲素(oridonin)体外诱导人表皮癌A431细胞死亡机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对冬凌草甲素在诱导A431细胞凋亡、酪氨酸激酶活力抑制和自噬三方面死亡机制进行深入
冻土是一种具有负温或零温的含冰土体,它是由固体矿物颗粒、理想塑性冰包裹体、结合态或液态水及气体成分组成的四相体系。冻土对温度十分敏感,温度变化对冻土结构、构造和强度
随着概率内容逐步走进高中课程,教育界出现了不少对概率内容和概率教学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概率内容进入高中课程时间不长,大部分教师对概率的理解还是不够深入,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