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e薄膜材料的电化学制备及其热电性能研究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C211023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合金热电薄膜材料,传统的制备方法如气相沉积、分子外延生长等存在着设备依赖性强、靶材价格昂贵和大面积制备困难等弊端。本论文采用电沉积的方法,通过调控电镀液成分及电沉积工艺参数,在金种层修饰的导电玻璃基底(Au/ITO)上,制备了较大面积的纯相n型Bi2Te3和p型BixTey热电薄膜材料,在具有良好的热电性能的同时降低成本、简化工艺。在10mM Bi3+15 mM HTeO2++1 M HNO3的电镀液体系中,实现了对不同表面形貌的纯相n型Bi2Te3热电薄膜的可控制备:当沉积电位为-0.20 V,沉积时间为120 s时制备的薄膜具有致密连续的麦粒状微观形貌,其电阻率为8.060×10-6Ω·m,载流子浓度为5.029×1020 cm-3,Seebeck系数为-64.949 μV·K-1,功率因子为5.234×104 W·m-1·K2,具有最佳的n型热电性能。在12.5 mM Bi3+12.5 mM HTe02++1M HN03的电镀液体系中,制备了具有Bi2Te3六方相结构的p型富Bi热电薄膜材料。在沉积电位为-0.25 V,沉积时间为60 s时制备的薄膜制具有致密连续的麦粒状微观形貌,其电阻率为4.525×10-6 Ω·m,载流子浓度为1.093×1021cm-3,Seebeck系数为57.168 μV.K-1,功率因子达了7.222×10-4W·m-1·K2,优于n型纯相Bi2Te3的热电性能,实现了自身掺杂对载流予类型的改变和性能的优化。对以上体系进行分析,研究Bi-Te薄膜的共沉积机理:Bi3+优先析出还原为Bi0,同时诱导HTeO2+发生欠电位沉积。在优选电位下,致密薄膜的形核过程为依附于金种层的均匀形核;其稳定生长阶段发生Bi3+、HTeO2+的共沉积反应,且此时受扩散步骤控制,晶核连续横向长大,相互连接形成致密薄膜。在此沉积机理的启发下,采用周期性脉冲双电位法,对Bi-Te纳米棒阵列的无模板辅助电沉积进行了探索。阵列薄膜中Bi-Te纳米棒的直径约为80~120nm,长度约为250nm,分散均匀。其生长过程可描述为:当体系加载短暂的还原电位时,工作电极上制备了均匀的岛状Bi-Te晶核,再加载氧化剥离电位时,溶解部分非晶态晶核中不稳定的Bi原子;如此反复多次,最终得到Bi-Te纳米棒阵列薄膜。
其他文献
航空航天领域有很多构件是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工作,对于这些处于温度变化条件下使用的结构材料,尤其是精密仪器构件,应该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热膨胀系数不仅是材料的重要使
物理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的符合终身发展的一种能力.在现今的教育体系中,“核心素养”,是主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各个科目都开始重视核心素养体系
钢渣是炼钢工业中产生的最主要的固体废弃物之一,随着全球的钢产量的逐年递增,随之产生的钢渣量也越来越多,而中国的粗钢产量在2014年超过了世界钢产量的一半,达到8.2亿t,而作为副
本文采用压力浸渗法分别制备了纤维(60vol.%)增强以及纤维(55vol.%)与SiC颗粒(5vol.%)混杂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在单向纤维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研究基础上,利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可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倡导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理念.随着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英语教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利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