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叛逆女性的寻求自我之路——凯特·肖邦笔下的美国新女性形象爱德娜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c20090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探讨了爱德娜寻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完整过程,包括:前奏;起因;开始;进步和升华.主体分为四大章节.第一章首先分析小说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欺骗、奴役女性的维多利亚时代的男权社会,它对解释爱德娜逐渐变化的言行起关键性作用;随后论述了爱德娜开始觉察到的压抑感,也正是她觉醒的前奏.第二章论述爱德娜从过去衣食无忧却枯燥窒闷的婚姻生活苏醒过来,识破传统规范所制造的谎言:家庭是女性自我价值实现的相应体现,感受到自己灵魂深处的召唤及渴求.第三章由爱德娜觉醒引发的自我解放与自我追求,包括社会追求、艺术追求和对情感及性自由的追求.第四章集中论述爱德娜对自身以及所有女性生存限制的更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是她的再觉醒.综上所述,该文旨在展现凯特·肖邦笔下塑造的于其觉醒之路中获得作为独立个体的生存意义的具有革命性的美国新女性形象爱德娜.她的觉醒和反叛赢得了胜利,大胆且光荣,值得称赞.《觉醒》是一道被重新发现的美丽风景,对新式女性进行了全面、有力的捍卫,在美国文学史占据重要一席之地.
其他文献
该文旨在讨论儿童文学的英汉翻译,并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两个汉语译本为范例. 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要以对儿童的理解为基础,因此,序言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概括叙述儿童不
诗乃文学之祖,艺术之根。世界上无论哪个民族,其民族文学总是发端于诗歌。诗歌按照一定的韵律要求,用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表达诗人的丰富感情,使自身的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和
近年来,以赛义德、斯皮瓦克、霍米·巴巴为代表的后殖民研究异军突起,成为人文学科领域的热门话题.该文将后殖民理论引入翻译研究,探讨在东西方文化交流和重构的过程中,制约
本文应用西方现代译论的目的论,文化观论,拟对林译小说的增删改写现象进行透视,通过对原语及目标语的对比研究等重新审视这位译界的先驱及其译作.比较原著与林纾的译本,作者
目前,国内有关英译汉中语篇理解的书籍要么过于理论化、庞杂;要么是对语篇理解的某一方面进行阐示,不够完整、实用。众所周知,在汉-英翻译中的关键是表达,而对于英-汉翻译的难点是
用容栅数显卡尺对FMS加工过程中的零件几何参数进行测量,以无线电通讯方式将数据传给数据采集器,数据采集器通过标准RS485串行口与计算机相连,计算机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形成质量控制图并用神经网络方法对质量控制图进行分析(对质量控制图模式识别)。
为了提高交流伺服系统的可靠性、通用性和控制精度,将CPLD/FPGA应用于系统的接口设计.通过对串行口的复用,使系统既能单机运行,也可参与工业网络控制,使系统能满足多种应用要
该文从教师的信念与实践这个视角来研究教师在口语课堂中的非言语行为.在很多场合,非言语交际在帮助我们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种对人类非言语交际行为的
卡森·麦卡勒斯是美国文坛上一名重要的作家.在短暂的一生中,她著有五部长篇小说.两部戏剧、二十篇短篇小说还有散文、诗歌等.在这些作品中最著名的有《心是孤独的猎人》、《
人们在日常交际中不可避免要用到请求。请求是威胁到听话者面子的一种行为。在实施请求行为时,话语双方的权势,年龄,性别和社会距离往往成为考虑的因素。这些决定在请求时人们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