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从“文革”中成长起来的作家,“文革”既承载着叶兆言许多的青春记忆和伤痛体验,同时也变成了他创作过程中重要的写作资源。本文就以叶兆言小说中的“文革”书写作为研究对象,具体阐述其小说中是如何呈现“文革”的,并着重探究其“文革”书写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叙事上的特色。论文第一章就叶兆言小说中“文革”书写的呈现展开论述,将从“文革”中“成长”的故事、“文革”中男女的情与性、“文革”期间的都市生活三个方面做具体分析,指出叶兆言对“文革”的呈现首先表现在其小说展现了在“文革”中长大的男孩的成长轨迹和对性的好奇、窥探,及“文革”带给青少年的“成长”的伤痛;其次,叶兆言有关“文革”的小说中不乏对都市男女两性情感生活和性爱生活的大量描写,深刻地探讨了爱情、性与革命(“文革”)的复杂联系;第三,叶兆言以“文革”为题材的小说刻画了许多形形色色的都市市民,再现了“文革”期间都市(南京)市民生活的景观画面。在第一章的最后,强调叶兆言有关“文革”的小说具有强烈地言说自我的冲动,表现了作者对于自身青春的追忆和怀旧,带有自传性质。论文的第二章紧扣叶兆言小说中的“文革”书写的价值意义展开论述,其价值首先在于试图借助小说还原或者说试图补充、更正人们对于“文革”的历史记忆或印象,丰富人们对于“文革”历史的多维认识,且重要的是叶兆言所补充或者说更正的则是被其他作家所忽视的部分。其次,在叶兆言对于“文革”对于历史书写的背后,有着他对权力政治与人民群众、说真话和实事求是、厌战反战等命题的深刻思考,蕴含着他对于当下社会现实的反思和观照。叶兆言可以说是一个富有人文关怀和现实关怀精神的作家,对话当下而面向未来正是他书写“文革”的意义之所在。论文第三章将重心放在叶兆言“文革”书写的叙事特色上,旨在探究多种叙事策略的运用在叙述“文革”时起到的作用和效果。本章着重强调在其小说叙事中追求一种逼真的效果,竭力营造“真实感”,又不时通过使用元小说的叙事方式打破这种“真实”的幻觉,并以此来质疑了解“文革”历史真实的可能。同时,叶兆言在叙述“文革”时叙事风格偏于冷静节制,写作中会考虑读者的反应,注重与读者的对话、交流,会通过运用留白等技法促发读者去思考“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