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根本特征,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形成了全球市场,各国可以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突破单个国家市场规模和资源禀赋的限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也就带来更高的效益.同时,也使各国的产业、企业置身于国际市场,面对更激烈的竞争.各国为在新的竞争中确立领先的地位,竞相投资于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国际贸易分工理论、政策也在不断地演进.从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到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H-O"理论,再到当代的战略国国际贸易理论.在实践中,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针对新兴产业的发展都不同程度地实施了战略国际贸易政策,而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中国二十多年的改革丌放,使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变为以简单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对外丌放是中国产业升级的外部条件,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是中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内在原因.当前,面对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及其它一些发展中国家竞相投资于新兴产业的热潮,中国该如何应对?该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新兴产业不完全是物质资本密集型产业,但基本上是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国在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领域有较快的发展,但由于资本及高素质劳动力等要素的相对缺乏,与发达国家相比,总体水平还是很落后.进一步,该文从动态的过程分析中国新兴产业的竞争优势:中国的新兴产业的市场化程度较高,产业集聚区也初步形成,国内需求强劲,但是创新能力脆弱,外资利用质量不高,政府管理经验不成熟.因而得出结论:中国要想在新兴产业领域全面推进,是力所不及的.现实的做法应是有所选择、重点扶植、从新旧产业结构调整的高度考虑长期发展战略:以信息产业为龙头,用高新技术武装和改造传统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