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环境对PPL在SBA-15上固定化及固定化酶性能的影响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arry_jo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SBA-15为固定化酶载体,利用较大孔径的SBA-15与酶分子之间的较弱相互作用,实现了酶的固定化,考察了不同几何微环境和化学微环境SBA-15对猪胰脂肪酶(PPL)扩散/吸附的影响,以及化学微环境对固定化酶性能的影响。 利用水热合成法合成SBA-15,除采用加入扩孔剂TMB方法,又提出了通过调变晶化温度来实现SBA-15孔径的调变,在100℃-140℃晶化温度范围可以合成孔径为6nm到10nm的SBA-15,调变晶化温度法合成的SBA-15的有序度和均一度明显高于通过加入TMB法合成的SBA-15。利用原位合成法将二甲基或二异丙基基团引入到介孔材料的孔道中,产物SBA-15具有良好的介孔有序结构,表面含有烷基具有疏水性质。 研究了以不同孔径和不同表面性质的SBA-15载体上PPL的扩散/吸附行为,并用三种常见的动力学模型:准一级、准二级和粒内扩散模型对吸附动力学数据进行拟合,发现准一级动力学模型不符合,粒内扩散模型部分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很符合SBA-15吸附PPL过程,由二级动力学常数计算出的的吸附阶段的活化能表明PPL在SBA-15中扩散/吸附过程属于物理吸附过程。进一步对PPL在SBA-15孔道中扩散/吸附过程进行研究,采用蛋白质在圆柱形孔道中的限制性扩散方/吸附方程对动力学数据进行拟合,得出PPL 在孔径较小或者在烷基改性的SBA-15固定化过程主要由扩散控制,随着孔径的增大扩散作用减弱,PPL在SBA-15内表面的吸附作用越来越明显。改性后的SBA-15与未改性的SBA-15固定化酶进行对比,固定化效率和催化性能更优。固定化酶与游离酶相比,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pH稳定性、热稳定性和储藏稳定性与载体的微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从白桦树上采集得到的香栓菌、一色齿毛菌和裂褶菌为研究材料,在生理水平上,探究这3种白腐菌的5种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的酶活变化,在分子水平上研究3种白腐菌的7个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相关基因的遗传差异性。PDA固体培养基上,比较3种白腐菌在23℃和28℃的生长速度,结果为:一色齿毛菌>裂褶菌>香栓菌,说明一色齿毛菌受温度影响不大,但是在23℃条件下生长的更快,说明一色齿毛菌可
天然免疫系统是抵御细菌、真菌和病毒等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起着重要防御作用。当病原微生物入侵时,果蝇的天然免疫系统能够做出高效的免疫应答。果蝇体液免疫的主要特点是受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