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国演义》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其特殊性不仅在于它是中国文学史第一部典范的长篇历史小说,更在于其漫长的集体累积的成书过程及由此带来的广泛传播与深刻影响。罗贯中以其独特的历史认知和政治智慧,在总结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建构起封建社会君臣关系的理想范型更是有着深厚的文化蕴涵。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政治发展过程中,君臣关系始终是一个十分敏感而又难以处理的问题,它是中国社会重要的政治文化内容,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历代学者都在不断思索君臣关系的准则,各种文学样式也都多姿多彩地反映了君臣遇合的复杂形态。《三国演义》在反映三国历史风云变幻的过程中集中体现了多种形态的君臣关系,成为记载与揭示这一政治文化的宝贵典籍,因此,透视其君臣关系也顺理成章地成为我们研究《三国演义》的独特视角。
罗贯中所建构的封建社会君臣关系的理想范型,内涵十分丰富。除却政治范畴内的一般考察,我们还可以从刘备与诸葛亮的明君贤相、肝胆相照的“鱼水之谊”,与关羽、张飞之间亲密无间、生死与共的“兄弟之谊”一类特殊关系中看出作者--封建知识分子--对圣君礼贤下士的亟待,对贤臣兴国安邦的期盼,对良将图报君恩的渴求。
本文在前辈与时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三国演义》为中心,将封建社会的君臣关系、罗贯中建构的封建社会君臣关系的理想范型及其历史渊源三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研究,由此理清这种凝聚着封建社会各阶层文化心理的理想范型的缘由,进而尝试性地对其进行重新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