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的一百年中,儒学一方面受到了很大的批判,遭遇浩劫;一方面又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代新儒家崛起使儒家的理论形态进入了新的境地。在儒学式微的状态下,西方思想却通过各种方式也渗透到现代人的生活当中。儒学也渐渐由纯理论回归现实社会,但是现代社会已经宛然不似百年之前,儒学在当代的社会环境下,儒学应该怎样发展是一个亟待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图从理性选择理论出发,探索儒学的在中国的发展之路。理性选择理论作为宗教社会学当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为宗教社会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范式,相对于世俗化理论,这一理论在多方面发展了宗教社会学理论。理性选择理论以“理性人”假设为基本前提,斯达克和芬克将宗教概念与经济学概念一一对应,分析在宗教市场模型中,宗教资本的流动状况。认为人在选择宗教信仰时,趋于用理性的去考量这些信仰,以便选择出能够使自己的获得最大回报的宗教。理性选择理论根植于西方,其社会信仰状况与中国有些差距,所以本文对这一理论进行了简要的修正。儒学在中国定位尚未明确,没有和其他宗教一样平等的进入信仰市场,所以本文用理性选择理论来照察儒学与其他宗教的不同,儒学信仰是基于日臻完满的人性,而不是神性;所期待的回报是现世的,而不是彼世的;对社会的态度是入世的,而不是出世的;是内在超越,而不是外在超越。根据杜维明先生的“儒学三期说”对儒学的发展进行历史性考察,儒学的第一期发展从先秦到汉代,儒学从齐鲁地方之学发展成中国的文化。第一期儒学发展也使儒学从关心人身心性命的学问发展成为“章句之学”。儒学第二期的发展从唐末到明清,儒学从中国的文化成为整个东亚文化圈的文化。第二期儒学的发展使儒学由“章句之学”发展成为形而上的儒学。第三期儒学的发展起于鸦片战争,儒学将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学应该适应社会潮流,返归其身心性命之学的本原。历史上的儒学发展主要有三条进路即儒学的政治化路线、儒学的民间化路线、儒学的学术化路线。三条进路各有利弊,以此为借鉴,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之中,应该以民间化的路线为主,这样才能让儒学成为身心性命之学。儒学的发展将会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代社会人的精神世界的安顿以及当代社会的伦理道德起到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