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在土地革命时期形成了相对合理完备的苏区货币流通体系,其发行的货币在流通期间一直保持币值稳定、从未贬值,成为农村革命根据地金融制度建设的典范。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金融制度建设经历了摧毁旧制度、建立新制度以及遭受挫折三个历史阶段。闽浙赣苏维埃政府通过开展废债斗争、清除旧币,净化了根据地金融市场,摧毁具有封建剥削性质的金融制度。随后在根据地内建立了工农银行,在发行苏维埃货币的基础上努力稳定币值、抑平物价,构建了全新的金融制度。但后期受到“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引发苏区财政困难,遭遇银行准备金危机,导致根据地沦陷,苏区金融事业走向终结。闽浙赣根据地通过货币制度和信贷制度构建,形成了相对完备合理的货币流通体系与和谐通畅的信贷关系,促进了根据地经济发展并发挥了金融的杠杆作用,支援了革命战争,巩固了苏维埃革命政权。中国共产党在此次金融实践中初步形成了战时金融思想,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地(解放区)的具体金融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土地革命时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金融制度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人开基见政以来的首次金融实践,难免会有不成熟之处。在金融制度构建过程中存在机构间业务交叉混乱的问题,并在后期由于革命形势影响出现货币发行非理性的现象。这就为当代的金融体制改革提供了经验教训,坚持稳健灵活的金融政策,构建责任明确、监管协调的金融机构体系,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革命精神,从而建立起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金融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