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粥样硬化在缺血性脑卒中复发评估中的价值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inzeng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不同类型的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是否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建立AIS复发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9年12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896例首发AIS患者。利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不同类型的CAS患者的脑卒中累积复发风险,并运用Cox回归方程筛选影响AIS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并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CIMT)增厚组和不稳定斑块(unstable plaque,UP)组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进一步评估CIMT增厚与UP对AIS复发的影响。对于AIS复发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利用R软件中的caret包将896例AIS患者按照7:3随机分成训练组和测试组。行Cox回归分析筛选训练组AIS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利用R软件中的rms包构建列线图模型,对其行内部和外部验证,评价其预测价值采用一致性指数(C-index)。结果对合并不同类型的CAS的卒中患者比较分析发现,颈动脉狭窄(carotid stenosis,CS)组(29.4%)复发率最高,其次为CIMT增厚组(23.3%)、UP组(21.2%)、稳定斑块组(17.0%)、无CAS组(13.2%),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无CAS组、CIMT增厚组、稳定斑块组、UP组和CS组患者在第1年内脑卒中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97%、7.52%、5.23%、3.10%和5.5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阿司匹林用药史不详(HR=11.39,95%CI=7.179~18.11,P<0.001)、CIMT增厚(HR=1.94,95%CI=1.09~3.44,P=0.023)、CS(HR=1.99,95%CI=1.13~3.50,P=0.017)、患糖尿病且服药血糖控制不佳(HR=2.67,95%CI=1.33~5.38,P=0.006)、患糖尿病且服药血糖控制良好(HR=1.79,95%CI=1.14~2.82,P=0.012)、患高血压且服药血压控制不详(HR=14.73,95%CI=3.59~60.46,P<0.001)是AIS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数(RDW-CV,HR=0.91,95%CI=0.84~0.97,P=0.007)、淋巴细胞数(HR=0.64,95%CI=0.50~0.82,P=0.001)是AIS复发的保护因素。通过比较分析133例CIMT增厚和349例UP患者,CIMT增厚组1年内的累积复发率高于UP组(7.52%vs4.0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2)。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得到129例CIMT增厚和129例UP患者,结果提示,CIMT增厚组在第1年内的累积复发率高于UP组(7.75%vs 3.1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9)。匹配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阿司匹林用药史不详(HR=11.60,95%CI=5.19~25.92,P<0.00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HR=1.17,95%CI=1.12~1.24,P<0.001)、甘油三脂(HR=1.19,95%CI=1.04~1.36,P=0.014)是影响AIS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建立AIS复发风险预测模型,对训练组AIS患者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年龄(HR=1.02,95%CI=1.00~1.04,P=0.020)、降脂药用药史不详(HR=6.52,95%CI=4.45~9.58,P=0.001)、RDW-CV(HR=0.87,95%CI=0.80~0.95,P=0.002)、总胆固醇(HR=0.70,95%CI=0.58~0.83,P<0.001)是影响AIS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基于上述独立危险因素构建AIS患者复发列线图模型,训练组及测试组的C-index分别为0.694(95CI%=0.645~0.743)和0.758(95%CI=0.689~0.827)。结论合并CS或CIMT增厚的AIS患者的复发率较高。阿司匹林用药史不详、CIMT增厚、CS、糖尿病和患高血压且服药血压控制不详是影响AIS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RDW-CV、淋巴细胞数是影响AIS复发的保护性因素。积极防控相关危险因素的发生,有助于降低AIS复发的风险。CIMT增厚组与UP组患者在引起AIS复发方面无显著差异。因此,CIMT增厚患者应与UP患者同样重视给予积极有效的AIS二级预防,防止AIS的复发。对匹配后的CIMT增厚与UP患者分析发现,阿司匹林用药史不详、NLR、甘油三脂是AIS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需积极开展脑卒中二级预防,增加患者二级预防用药的依从性。本研究基于年龄、长期服用降脂药、RDW-CV、总胆固醇四种引起脑卒中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构建了AIS复发的风险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AIS患者复发风险。为今后对AIS患者复发风险的预测提供了一定的临床价值和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硬膜外给药对于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本试验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式,纳入年龄40~65岁、BMI18~30kg/m2、ASAⅠ~Ⅲ级,首次行腹腔镜下胃癌切除术的患者81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三组:空白组(C组)为罗哌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组、静脉组(V组)为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静脉给药组、硬膜外组为(E组)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硬膜外给药组。所有患者
目的:观察舍曲林联合益生菌对首发青少年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为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提供新思路。研究方法:纳入2020.01-2020.12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理卫生科住院部的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年龄在13-18岁之间,自我否认出现过情绪高涨史,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24)评分≥20分,且为首次接受抗抑郁治疗的患
目的:2020年帕妥珠单抗被纳入中国医保为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带来了福音。本研究旨在研究真实世界中HER-2阳性乳腺癌曲妥珠单抗和常规化疗基础上联合帕妥珠单抗(双靶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的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率是否进一步提高,并分析影响pCR的相关因素以及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5日
目的本试验以60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老年糖尿病血糖变异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分级的相关性,分析血糖变异性是否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特需内科和内分泌代谢科住院部就诊的年龄≥60岁的老年糖尿病患者250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纳入在该科住院的年龄<60岁的非老年糖尿病患者129例和年龄≥60岁的老年非糖尿病患者7
背景: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到来,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增加人类(尤其是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氧化应激被认为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尤其是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AD)等老年变性病发病的主要原因,而且此类人群神经元更易受氧化应激的影响。分泌蛋白和外泌体作为细胞间重要的通讯形式,已有多项研究表明H2O2损伤条件下细胞释放的分泌蛋白和外泌体可以提高受体细
背景: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一种侵袭性高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前3,5年生存率低(35.9%),总体预后差。GC因其显著异质性被分为不同的亚型,各种亚型的治疗方式、效果及预后也有所不同。虽然一些临床特征的整合可以作为预测GC患者预后的指标,但GC个体变异和预后差异的机制尚不明确,预后有一定的局限性。基于对肿瘤基因组和免疫微环境认识以预测GC个体预后是一个新思路
目的:本研究探讨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磁共振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PET/MRI)异机融合显像在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前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6年5月-2020年10月期间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59例难治性癫痫患
目的:探究青年女性抑郁患者的痛经状况,并对伴痛经的抑郁患者进行症状评估,分析痛经等因素对其症状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96例(病例组156例,对照组140例)青年女性的一般资料以及痛经资料,比较分析;根据原发性痛经诊断标准,将病例组分为痛经组(PDD组)和非痛经组(NPDD组),运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CPSS),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
目的:分析探讨血清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Ab)阳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临床特征和复发相关因素,构建AQP4-Ab阳性NMOSD患者首次发病后1年内复发的临床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首诊的275例NMOS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清AQP4-Ab检测结果分为AQP4-Ab阳性组和AQP4-Ab阴性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
目的:研究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WMH)严重程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究WMH的发病机制,为预防WMH的发生和延缓其进展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就诊,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中存在WMH,完善颈部血管彩超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441例。按照是否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