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近些年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人们对土地以及房屋的需求大幅增加,致使土地和房屋价格不断高涨,城市住房的供给与市民需求不断变化,矛盾日益突出。如何解决供求矛盾,解决不同层面的市民需求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成为各国政府在房地产市场调控中的首要责任。建设保障性住房成为一项重要的政策工具,同时也可以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国内外根据自身不同情况,住房保障制度不尽相同。我国为解决不同层面的市民需求,近年大力倡导建设保障性住房。天津市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在全国一直排在前列,经历二十几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发展特色的体系,从最初单一的保障形式,到现在“租、售、补”结合的多层次保障性住房体系,逐渐扩大保障范围,惠及民众。本文主要围绕着天津市保障性住房的发展进行研究。首先,从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上介绍文章的整体思路与架构,然后从保障性住房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入手,阐述其内涵、类型及所涉及的管理学原理。通过对国内外不同城市与国家保障性住房的研究,总结出一些经验与启示。本文重点对天津市保障性住房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天津市保障性住房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形成了目前的保障类型,并对天津市保障性住房的机构设置、实际成果进行了描述。主要分析了天津市近年来土地市场及商品房市场供应、成交数据,以说明制约天津市保障性住房发展的整体房地产市场环境,进而分析天津市保障性住房近些年的交易数据及租赁、补贴情况;分析目前天津市保障性住房发展在机构设置、土地财政、区域规划、居后管理、监督管理、退出机制方面存在问题。根据市场导向、适度保障及公平三大指导原则,提出天津市保障性住房未来应向以补贴为主、以住房建设为辅的方向发展,并建议应结合实际,合理规划,健全保障性住房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建立长效的监督机制,完善相应的保障性住房退出机制,力图为天津市保障性住房的发展提供策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