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目标是运用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Internal labor market theory)研究我国企业内部的劳动就业问题。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是当代劳动经济学的崭新内容之一,它超越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简单研究框架,从企业内部的长期劳动合约、劳动力资源配置、长期激励机制等微观层面,深入剖析了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就业合约的多样性。内部劳动力市场在创建企业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强化人力资本的长期激励和开发机制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力培育和完善我国企业的内部劳动力市场是十分必要的。我国的劳动就业体制自改革以来取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但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偏差。比如,劳动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是我国劳动就业体制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它对于打破传统的计划就业体制,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绝对的市场配置也有可能产生市场失灵。如果在改革进程中过分偏重“就业市场化”、“失业公开化”,就有可能使改革的成本加大,甚至出现劳动关系的恶化,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同时,即便是劳动力实现了较充分的就业,如果现实中企业内部劳动就业制度不完善,劳动力资源在企业内部配置不当的话,也一样有可能导致人才浪费、人才流失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事实上,近年来我国政府已经开始重视企业内部的劳动就业制度问题,比如,即将出台的《劳动合同法》,已经实施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以及不断得到强化的企业集体协商制度等,基本上都是以推动企业建立和谐、稳定劳动关系,强化长期激励机制等为目标的。因此,在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太成熟,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十分完善的条件下,如果既能加强宏观劳动力市场建设,同时又从能微观角度完善企业的内部劳动力市场,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重视劳动力资源在企业内部的合理配置,对于促进我国劳动力市场建设,加快劳动就业体制改革的步伐,无疑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研究主要包括:首先,就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全面分析,探讨了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特征和经济效率,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内部的劳动力流动机制、长期激励机制、人力资本投资机制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以系统探讨,构建出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架构和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