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酶对靛蓝染色棉织物的作用及反沾色机理的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softd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关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织物的吸附和水解作用的研究,大多基于未经染色的纤维素织物。在实际应用中,纤维素酶的加工对象往往是已经染色纺织品,织物上存在的染料对酶作用的影响不容忽视。到目前为止,还少有针对靛蓝染色织物的系统研究。本文研究了一种酸性纤维素酶对靛蓝染色棉织物的作用,并对靛蓝反沾色问题进行探讨。通过研究纤维素酶对织物吸附性能发现,纤维素酶蛋白对靛蓝染色织物有更高的亲和力和吸附速率,吸附平衡常数和吸附速率常数分别为2.47ml/mg和0.260min-1,而对未染色织物分别为1.65ml/mg和0.172 min-1。通过研究发现,酶蛋白之所以对靛蓝染色织物具有更高的直接性,一方面由于酶蛋白氨基酸结构中存在靛蓝结合区,另一方面织物上的靛蓝能够改变纤维表面的Zeta电位,使之与酶蛋白间的静电斥力作用减弱。通过研究纤维素酶对织物水解的催化性能发现,靛蓝的存在对水解产生一定抑制作用,使酶水解速率常数有所降低。通过计算,酶对靛蓝染色织物水解的Vmax、Vmax/Ke分别为1.46mg/ml h和3.24,而对未染色织物分别是1.95 mg/ml h和3.82,表明未染色织物更容易被水解。此外,研究了纤维素酶催化织物水解的最佳温度、pH等工艺条件。最后,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水解的影响,结果发现,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水解有明显地抑制作用,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一定条件下对水解有促进作用。通过研究纤维素酶对靛蓝色织布水洗性能,探讨处理温度、时间、pH值、酶浓度等条件对石磨效果及靛蓝反沾色程度的影响,进一步提出了反沾色的机理:靛蓝染色织物浸入到酶处理液后,酶蛋白在织物的表面迅速被吸附,在水解性酶蛋白的催化水解作用下,纤维素大分子链被切断,而沉积于纤维素无定形区的部分靛蓝逐渐从纤维上脱落进入到处理液中。吸附在纤维上的酶蛋白并没有随着水解的进行而明显减少,其浓度的高低及结构中靛蓝结合区所占比例等因素都对脱落靛蓝的重新沉积有影响。另一方面,吸附到靛蓝颗粒表面的游离酶蛋白,使靛蓝表面电荷性能发生改变,由此提供的电荷斥力保证了靛蓝以较小颗粒的形态稳定存在,进一步加剧了靛蓝重新向纤维表面沉积的程度。最后,通过添加蛋白酶、漆酶以及表面活性剂等来降低靛蓝反沾色程度,并对反沾色去除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其他文献
干酪是一类营养丰富的乳制品,由于风味等原因在我国发展缓慢。干酪的生产过程中,原料、发酵剂、加工工艺和成熟条件等决定干酪的质构和风味。本课题主要研究自选发酵剂和添加
纱线与织物的弯曲性能是纱线与织物风格评价中最为重要和经典的特性,因为该性能直接影响内衣的贴身性、柔软性和悬垂特征;外衣的挺括、抗皱、保形与造型等特征;睡袋、帐篷等
菜籽和棉籽提取油脂后的粕富含蛋白质,是饲料和食品蛋白质的潜在来源。现行预榨浸出工艺只提取油脂,菜籽和棉籽中的毒素硫代葡萄糖甙(简称硫甙)或棉酚留在粕中,使粕中蛋白质资源
通过一起35kV变电站继电保护故障案例分析,结合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和回路故障的处理,对变电站设计接线故障引起的母联备自投装置动作不成功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详尽的分
本文全面系统地研究了二步法方型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并采用细观力学分析方法对其有效弹性性能进行了分析预测。 二步法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组分材料和增强体的细观
虾是主要的经济甲壳类动物,也是经常报道的引起过敏反应的食用海产品之一。在虾过敏症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对于虾过敏原提取物的制备、虾品种的选择以及虾过敏原提取物的贮存、
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我国迎来“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时代,企业未来发展过程,要落实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引进信息化管理理念,利用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