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mapping定量评估猕猴膝关节正常软骨与骨关节炎模型的应用研究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1qq11qq11qq11qq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猕猴膝关节正常软骨T2*值、厚度和软骨分层现象的分布特征,为猕猴膝关节骨关节炎模型定量评估软骨损伤提供影像学基础;(2)探讨T2*-mapping评估猕猴膝关节骨关节炎模型的应用价值,为脂肪干细胞治疗猕猴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评估进行影像学评估。[方 法]纳入22只9~17岁健康猕猴,雌雄不限,体重4.8~9.0Kg。采用联影动态多极3.0T超导磁共振uMR770扫描仪、12通道大鼠体线圈,行膝关节T1WI、PDWI、3D-FS-SPGR及T2*-mapping扫描。参照全器官磁共振成像评分系统(WORMS)以解剖学标志将膝关节软骨分为髌骨区(P)、股骨内侧髁前区(MFa)、股骨内侧髁中区(MFc)、股骨内侧髁后区(MFp)、股骨外侧髁前区(LFa)、股骨外侧髁中区(LFc)、股骨外侧髁后区(LFp)、胫骨平台内侧区(MT)和胫骨平台外侧区(LT)9个亚区。(1)分别获得22只猕猴正常膝关节P、MFc、MFp、LFc、LFp、MT及LT7个区域关节软骨的T2*值和P、MFa、MFc、MFp、LFa、LFc、LFp、MT及LT9个区域关节软骨厚度值,比较各个亚区域关节软骨T2*值、厚度值的差异,并观察关节软骨的信号、形态等特点;(2)对10只健康猕猴双侧膝关节采用改良Hulth法构建骨性关节炎模型,从中随机抽取1只猕猴取其造模后6月的关节软骨用于病理学检查,确认膝骨性关节炎模型构建成功,余9只猕猴于造模后2.6月、6月分别行MRI检查;造模前关节软骨为A组,作为正常对照组,造模后2.6月为B组,造模后6月为C组,获得9只猕猴A、B、C三组P、MFc、MFp、LFc、LFp、MT及LT7个区域关节软骨的T2*值,比较各组间各亚区T2*值的差异,并观察各组关节软骨的信号、连续性及表面光滑程度等形态学改变。[结果]1.猕猴膝关节正常软骨的T2*值、厚度值及软骨分层表现:(1)MFp 与 LFc、LFc 与 LFp、LT与MT、MT与MFc、MT 与 MFp、MT与 LFc、MT 与 LFp、P 与 MFc、P 与 MFp、P 与 LFc、P 与 LFp、P 与 MT、P与LT之间软骨T2*值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亚区软骨T2*值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猕猴膝关节平均T2*值为(12.81±1.47)ms,股骨内髁T2*值为(12.90±1.18)ms,股骨外髁中央区及胫骨平台外侧区T2*值为(12.37±1.17)ms、股骨外髁后区T2*值为(13.21±1.33)ms、胫骨平台内侧区T2*值为(14.59±1.03)ms、髌骨T2*值为(11.29±0.84)ms;(2)MFa 与 MFp、MFa 与 LFp、MFc 与 MFp、MFc 与 LFp、MFp 与 LFa、MFp 与 LFc、MFp 与 LFp、LFa 与 LFp、LFc 与 LFp、MT 与 LT、MT 与 MFa、MT 与 MFc、MT 与 LFa、MT 与 LFc、MT 与 LFp、LT 与 MFp、LT 与 LFp、P与MFa、P与MFc、P与MFp、P与LFa、P与LFc、P与MT之间软骨厚度值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余各亚区软骨厚度值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猕猴膝关节软骨平均厚度为(0.89±0.32)mm,胫骨平台内侧区与股骨内侧髁后区软骨厚度为(1.38±0.24)mm、股骨外侧髁后区软骨厚度为(0.91±0.29)mm、髌骨区软骨厚度为(0.79±0.09)mm、股骨内外侧髁前中区与胫骨平台外侧区软骨厚度为(0.71±0.25)mm;(3)正常猕猴膝关节软骨在PDWI、3D-FS-SPGR及T2*-mapping灰阶图中于MFp区、MT区、LFp区均可见软骨分为3层,以MFp区、MT区明显,表层、深层呈高信号,中层呈低信号,余亚区未见分层表现,呈单层稍高及高信号表现,且以3D-FS-SPGR序列显示分层现象最显著,在T2*-mapping序列中,随着TE值的增加,软骨分层表现逐渐变模糊,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软骨分层与厚度具有相关性(r=0.710,P<0.01),且当软骨厚度>1.2mm时软骨分层明显。2.猕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模型的T2*-mapping表现:(1)病理证实采用改良Hulth法可成功构建骨关节炎动物模型。常规抑脂PDWI序列可见骨性关节炎模型软骨内细条状、点状高信号影,软骨表面尚光整,并可见股骨内侧髁手术造模区全层软骨缺损;3D-FS-SPGR序列可见骨性关节炎模型股骨内侧髁手术造模区全层软骨缺损,其余各区软骨连续、光整,信号未见明确异常;T2*-mapping序列伪彩图可见关节软骨色阶欠连续、光整,软骨颜色混杂,蓝色色阶内见斑点状绿色色阶,随着时间延长,软骨蓝色色阶内见斑点状黄色、红色色阶;(2)A 组软骨平均 T2*值为(12.62±1.15)ms,B 组软骨 T2*值为(14.56±1.87)ms,C组软骨T2*值为(17.07±2.00)ms,各亚区软骨T2*值在A组、B组及C组之间不全相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组软骨的T2*值均较A组高,且随造模时间延长各亚区软骨T2*值逐渐增高,B组与A组比较,MFc、LFc亚区的T2*值变化较为显著,C组与A组比较,MFc、MFp、LFc、LFp及P亚区的T2*值变化较为显著,C组与B组比较,MFp、LFp亚区的T2*值变化最为显著;(3)除MT亚区A组与B组间,软骨T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亚区在各组间,软骨T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 论]1.猕猴正常膝关节软骨具有分层表现,主要分布于软骨厚度较厚区域,且以3D-FS-SPGR序列显示分层现象最为显著;2.猕猴正常膝关节不同区域软骨T2*值和厚度具有差异性,可为猕猴膝关节骨关节炎模型定量评估软骨损伤提供影像学基础;3.猕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模型软骨的T2*值较正常关节软骨增高,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T2*-mapping在定量评估猕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软骨生化改变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可为脂肪干细胞治疗猕猴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进行影像学评估。
其他文献
天然气水合物作为清洁高效的新能源,吸引了各国政府和学者高度关注。天然气水合物大多存在于沉积层中,而粘土作为沉积层的重要组成,对水合物生成、分解等过程有着重要影响。国内外学者采用真实粘土矿物开展大量实验,力求探明粘土对水合物生成、分解的影响。然而,由于粘土成分多样,孔结构丰富,比表面积大,层间离子多样以及表面结构复杂,实验结果显示粘土对水合物生成可能存在抑制或促进作用,也可能没有影响。目前,尚无确切
超分子主体化合物具有独特的几何空间构型及空腔结构,可以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形成自组装结构,对有机小分子进行包合识别。自诺贝尔化学奖得主Lehn教授系统提出超分子化学概念以
持续注意是指在相对较长的时间中将注意力保持在当前任务的能力,它反应了注意的稳定性。持续注意的主要认知测量指标是个体内反应时变异。它是指个体在完成持续反应时任务过
石墨烯,一种二维蜂窝状晶体,具有单层碳原子厚度,于2004年成功地从石墨中分离出来。由于其质量轻、比表面积大、载流子迁移率高、导电性好等诸多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纳米电子器件、能量储存装置、自旋电子学器件、太阳能电池技术、传感器和超级电容器等领域。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系统地研究了纯净石墨烯、单空位缺陷石墨烯以及异质原子掺杂石墨烯吸附HCN气体分子的气敏性质;考察了小分子气体在Mn
随着现今新能源材料应用的增长,密度泛函计算等大规模材料计算也迎来新的挑战。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前馈人工神经网络,不仅使用了较少的预处理,而且在特性设计中具有独立于先验知识和人工工作等特性,现已经成为众多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密度泛函计算,开展材料晶体结构的预测分析。卷积神经网络的模型可以通过动态自动训练,不需手工装配训练数据集,所以无需对晶体结构预测算法进行重大调整,即可开展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VEGF抑制剂治疗有临床症状视网膜大动脉瘤(RAM)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2018年4月至2019年11月期间经过眼底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荧
目的:通过对比序贯DAC联合预激方案组与序贯单纯预激方案组对于经标准方案诱导未达骨髓抑制初诊AML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情况,为序贯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
间充质干细胞(MSCs)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学性质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干细胞疗法得到了大力发展,其在肺纤维化的治疗方面也有望发挥积极作用。然而,干细胞治疗的周期长,关于干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技术联合中西医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一氧化氮(NO)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本试验选
目的: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代表着一组肺部疾病,常常出现弥漫、多灶性的肺部改变。目前国内外将ILD公认为是一种难以诊断和治疗的疾病,而且发病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