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拉丁化新文字简称新文字,是一种用拉丁化字母拼写方块汉字的文字方案。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广大群众文化水平的低下,严重制约了抗日救亡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和模范民主根据地的建立,中共倡导实现的共产主义不可能在一个满是文盲的社会实现,为了顺应国际文字改革的潮流,契合国内文字改革的思潮,20世纪四十年代,经过多年的理论探索之后,中共在其主政下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新文字运动。在中共中央的直接支持和领导下,边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新文字运动措施,如确定新文字的法律地位、培养新文字教师、开办新文字冬学等。边区乡村社会的群众或支持或反对,对政策方案的实行起到了或协同或拮抗的作用,中共积极回应群众的反响并及时调整了推行路径。虽然陕甘宁边区的新文字运动最终失败了,但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它取得的成绩是非常可观的,在中国百年的文字改革史上,陕甘宁边区新文字运动的规模空前庞大,效果十分明显、意义特别深厚,它极大地推动了后来的文字改革运动。陕甘宁边区的新文字运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文字改革的范围,而逻辑地暗含了中共与乡村社会双向互动从而推动历史前进的意味。中共在陕甘宁边区推行新文字运动时,乡村社会并不是相关政策的消极受众而是一个主动参与者,它的反作用对政党的强势主导形成一定的制约和限制,中共与乡村社会在双向互动中促进了新文字运动在边区的有效开展,凸显了群众路线的实践在政党改造乡村社会中的有效而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