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吡咯具有原料廉价易得,电导率较高,易于制备的优点,在众多领域显示出诱人的应用前景。聚吡咯可以用于制造可充电电池、电子器件、特种涂层、导电纺织品、电磁屏蔽材料及光电化学电池等。但是聚吡咯是一种难溶难熔的聚合物,难以将其加工成所需的型材。聚吡咯的原位聚合是将吡咯单体扩散到经溶胀的柔性链聚合物成型基体中,再让吡咯在此成型基体中聚合的一种加工方法。用此法可制得力学性能较高、具有一定外形及较好电导率的复合材料。在聚吡咯的应用中,环境的改变对其性能有较大影响。温度升高会导致电导率下降,这对聚吡咯的性能造成不可恢复破坏作用。 本论文采用原位聚合法,在吡咯的水性溶液中制备出具有良好导电性的聚吡咯/尼龙6复合纤维。探讨了反应过程中各种因素对所制得的聚吡咯/尼龙复合导电纤维导电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eCl3·6H2O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氧化剂。采用吡咯单体浓度为0.05mol/L,氧化剂与吡咯的初始摩尔比为2.3,反应温度为20℃,反应时间为3h,2-萘磺酸钠作为掺杂剂时,最佳浓度宜选作0.02mol/L,对甲苯磺酸水合物浓度宜选作0.05mol/L,2-羟基-5-苯磺酸最佳浓度为0.09mol/L的反应条件可制得具有较好导电性的复合纤维。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复合纤维是聚吡咯与尼龙6的复合物,掺杂剂2-萘磺酸钠、2-羟基-5-苯磺酸、对甲苯磺酸水合物的加入,改善了聚吡咯的电导,从而提高了聚吡咯/尼龙6复合纤维的电导。扫描电镜图谱表明,复合导电纤维呈现皮芯结构,聚吡咯主要集中在皮层,形成导电通道。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聚吡咯几乎没有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