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立体灭火救援圈的理论构建及应用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能引起重大火灾的危险源不断增多。城市火灾发生的 频率上升,火灾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的损失愈来愈大,引起了人们广泛的重视。 地区间经济等方面的合作所带来的效益,给区域间的合作灭火救援带来了启发, 以目前的交通状况和通讯设备等条件而言,跨区域灭火救援不仅可能,而且由于 现代消防装备十分昂贵而显得非常必要。本文将比较系统地研究基于重大危险源 的跨区域动态立体灭火救援圈的理论和实践。 在分析国内外学者对灭火救援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时指出,国外学者在灭 火救援方面的理论研究,其特点是侧重于理论和定量分析,强调对消防风险本身 的研究;国内灭火救援理论研究的现状则是:(1)研究比较分散,不够系统; (2)一般性的、定性的研究较多,定量的研究较少;(3)已见的定量研究,大 多偏重于理论性的模型和方法,在可操作性方面尚嫌欠缺,还不能切实地指导实 际操作。在实践方面,国外的一流大都市都建立了跨区域的灭火救援管理体制与 运作机制;相比之下国内在应用方面,许多城市比较强调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 并进行了一些实际的演练。分析了上述情况后,本文在理论上提出了灭火救援圈 的理论,并密切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论文利用SWOT方法,对我国跨区域灭火救援的特点和现状进行了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地提出了动态立体救援圈的概念。论文提出的灭火救援圈理论 以重大危险源为中心,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1)提出一套计算各重大危 险源对灭火救援需求量的方法,确定出重大危险源对灭火救援的需求;(2)提 出一套计算各消防站和区域内灭火救援能力的方法,确定出消防站和区域内灭火 救援的能力;(3)按灭火救援需求和救援能力,提出一套计算灭火救援圈半径 的方法,确定出灭火救援圈的半径及其优化的方法;(4)按救援圈半径确定出 区域范围后,提出一套区域间合作灭火救援的应急救援指挥组织体系的构建方 法,规定出需要建立的预案,作为灭火实战的指导性文件。 论文同时指出,灭火救援圈理论应当十分注意灭火救援的动态性和立体性。 也就是要十分注意灾害现场情况的多变性,应按情况的发展及时地修改灭火救援 方案;以及利用海陆空的立体交通进行灭火救援;达到灭火救援的快速和高效的 目的。 论文主体内容为以下四个部分。 1.重大危险源灭火救援需求量计算 在重大危险源灭火救援需求量计算方面,作者提出了需求量的计算方法。方 法从重大事故后果分析以及重大危险源灭火救援需求计算两个方面,对重大危险 源进行需求分析。论文在重大事故后果分析方面,以常见的火灾事故为主要研究 对象,针对在重大事故中占相当高的比例池火、喷射火、火球和闪火,通过计算 燃烧速度、燃烧时间、火焰几何尺寸、热辐射通量以及一定距离的人或设备接受 的辐射大小,进而根据伤害准则评价火灾造成的伤害情况。在此基础上,作者主 要从消防供水、消防装备、人员素质以及交通通讯等方面分析了消防重大危险源 灭火救援需求计算的主要特点,并以油罐区消防用水量计算以及普通蛋白泡沫灭 火剂用量计算为例,建立了计算消防用水和灭火药剂等需求量的计算方法。 2.消防站和区域的灭火救援能力测定 论文认为,灭火救援能力的测定牵涉到许多因素,一些因素还难以定量地衡 量,按对象的不同,应分为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能力和区域灭火救援能力两个层 面。论文构造了计算消防部队和区域灭火救援能力的模型,模型考虑的灭火救援 能力因素为:人员素质能力,灭火救援装备能力,供水能力,交通通讯能力。论 文提出了各分项能力的计算方法。在测定各因素的权值时,采用了层次分析法和 专家调查法等手段,走访了公安部消防局等国家顶级专家,考虑到一些因素的非 线性特点,论文在运用层次分析法时,结合灭火救援能力因素的特点,专门设计 了相应的分段折线函数,保证了层次分析法的有效性。 3.灭火救援圈半径的测定和灭火救援圈的优化 论文首先定义了重大危险源与消防部队之间的时间距离和算法;其次,提出 了灭火救援圈半径确定的原则是:以某重大危险源为中心,按该重大危险源对灭 火救援能力的需求,以及消防部队具有的灭火救援能力,确定出需要由哪几个离 该重大危险源时间距离最短(或较短)的消防部队参与救援,其中离该危险源最 远的消防部队与该危险源之间的时间距离,即为该灭火救援圈的半径;然后,提 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 灭火救援圈按不同资源可以分为:人员圈、装备圈、供水圈,交通通讯圈。 按功能可细分为灭火圈和救援圈两种类型;按地域可细分为跨区、跨市、跨省, 乃至跨国界的灭火救援圈。 接着,论文提出了优化灭火救援圈的原则是:在一定的投资条件下,应该选 择合适的消防部队进行投资,以其使区域内灭火救援圈半径值能缩小得最快。设 定的具体目标为:各重大危险源与各消防站点之间的时间距离,与各消防站点拥 有的资源量的乘积,类似于货物的吨公里数,应当达到最小;考虑到各重大危险 源出现灾情的概率并不相同,因此,上述乘积还应相应地乘上相应的灾情出现的 概率值。之后,建立了优化灭火救援圈半径的数学模型。 4.跨区域动态立体灭火救援指挥组织体系的构建 作者提出了构建跨区域动态立体灭火救援组织指挥体系的原则和方法。并认 为该体系应是一个指挥领导机构,其职责是按照制定的预案,跨区域地调动消防 部队的各种资源、力量,高速、高效地指挥灭火救援。结合灾害现场实际情况动 态地选择灭火救援方案,立体地选择交通工具。在组织指挥体系架构方面提出: 以“政府领导、部门参与、统一指挥、协调配合”为指导思想,以及理想的跨区域 灭火救援组织指挥体系模式构建的方法。在指挥运作方面,提出了按灾害程度、 类型分级、分类地调度,按灭火救援预案和上级首长指示,实行跨区域出动力量 的调度方法。在抢险救援组织指挥的程序方面,提出了应注意把握:充分准备; 掌握灾情;正确决策和灵活控制。在组织指挥原则方面,作者特别强调,在统一 指挥和逐级指挥的基础上,应增加“动态、立体指挥、资源辅助决策”的原则。 通过系统的动态、立体集成,实现对发生的灾害事故紧急处置能力,利用数据库 中的服务链、知识链、资源链、组织机构链等,逐步形成资源辅助决策。 此外,作者以江苏常州的几个中队为例进行灭火救援能力测评,并将研究成 果在以常州五星油灌区危险源进行跨区域灭火救援的实证研究。实证表明该研究 成果是富有成效的,具有推广价值。 最后作者对本文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点进行总结,提出了有待今后 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方向。 总的来看,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的灭火救援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有着深远 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1)创新了灭火救援作战的理论依据;(2)突破了 作战计划制订的固有模式;(3)推动了跨平台通信指挥体系的构建;(4)完善 了重大建设项目的消防安全布局;(5)促进了消防指挥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 (6)提供了消防部队战斗力评估的新途径;(7)强化了重特大灾害事故的处置 能力;(8)明确了消防部队发展的新需求。 关键词:动态 立体 灭火救援圈 跨区域
其他文献
随着面向时间竞争的供应链时代的到来,顾客关注的重点逐渐向时间因素偏重,供应链管理面临着不断缩短交货期的压力,时间开始成为评价供应链运作的主导因素。计划模式是供应链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05年11月至2012年12月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初治
本文选取西安两家典型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实证研究对象,一方面希望能对模型的应用进行较为全面的验证,另一方面,以期为西安高新技术企业重视企业核心能力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本文从城市信息化和数字城市的建设入手,系统阐述了城市信息化过程当中信息有效共享和小额交易电子化的问题,提出了信息享用度的概念,以及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综合电子商务平
本文从区域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突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对不同区域空间结构下的城市物流规划进行研究,这对于推动地区之间协调发展,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规模定制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模式,正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全面取代大规模生产的位置。企业在保证产品定制化程度和速度以赢得顾客的同时,必须保证相对低的产品成本使自己在残酷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国外的很多学者对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以及在这种新环境下的成本管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国内的研究则更多地集中于成本会计方面,成本工程方面的成果相对较少。本文介绍了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的形成过程、特点、类别、关键技术、制约因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