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野鸭湖湿地是北京的生态屏障,是经济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研究野鸭湖湿地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动对经济、区域生态建设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野鸭湖湿地为例,对野鸭湖地区1999年、2004年和2009年的3期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并在ArcGIS平台下,计算土地利用转移矩阵。通过提取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度和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变化率,综合分析了北京野鸭湖湿地1999年-2009年间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和空间演化,揭示了野鸭湖湿地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的幅度以及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程度。之后参考已有的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成果,结合野鸭湖地区生态环境的具体特点,建立了野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指标体系;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考虑数据的可获取性,从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的角度出发,构建了研究区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修正指标体系,用于计算研究区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而评价生态服务功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野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情况,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影响和生态服务价值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运用灰色关联方法,综合分析了湿地退化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1999-2009年野鸭湖土地利用各类型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增减变化。从土地利用分类角度看,面积变化量最大的是水域,其次是林地,再次是草地,变化最小的是居民地。(2)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结果看,野鸭湖湿地1999-2009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了5.483×108元,平均年减少速度为2.591%。野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年减少,说明野鸭湖湿地生态呈现退化的趋势,这与自然因素和人为干扰都密切相关。(3)各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减少有着密切的关系。水域和耕地与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减少的关联度为最高,排前两位;林地和草地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关联度为其次,排三、四位,最后是未利用地。(4)敏感性系数CS在0.009-0.78之间,说明本研究对野鸭湖湿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修订系数是较为合适的,研究结果比较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