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翻译的标准,古今中外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但在中国最有影响的翻译标准还属严复的“信达雅”标准。严复(1854-1921)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翻译家,系统地把西方思想、文化和制度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而且也是我国首创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者。在《天演论》译例言里他鲜明的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他的“信达雅”三字标准自提出后影响很大并一直影响着后来的中国译者,在中国的翻译理论和实践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中国文明发展的长河中,儒学在塑造和构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孔子作为儒学的代表人物,其言行和思想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的思想影响深远。《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和思想的著作,是儒家的最高经典,其中所包含的思想经过久久相传,已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中国社会和人民思想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论语》的这种重要的社会地位和深远的历史影响,《论语》早在17世纪便被翻译成外语而在欧洲流传。翻译像《论语》这样的古代经典著作,其最大的问题是对原文的理解。把孔子时代的古汉语翻译为现代汉语也因古汉语距今久远等原因而不易。要把《论语》这样的古代经典著作翻译成英语就更为不易。因汉语和英语在语言、文化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以及古汉语中很多词的语义变迁等,在《论语》英译的许多版本中出现了许多误译的情况。本文是一项对《论语》三英译版本中的误译情况的研究,研究的视角是严复的信标准。在研究时首先根据产生误译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层面的原因,即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把《论语》三英译版本中的误译分为两大类:语言层面产生的误译和文化层面产生的误译,而后根据两层面上误译产生的具体原因把两大类的误译情况做了更为细的划分,最后提出了在翻译像《论语》这样的古代经典著作的时候减少误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