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黄慎人物画造型的审美特征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dzk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画在中国画艺术中,是最早成熟的一个画科。虽然绘画的造型特征因时代审美风尚的变化而不同,但是中国画以线造型的主要特征从没有改变。扬州八怪之一黄慎的人物画不仅继承了传统人物画的表现手法,而且他还创作性地把草书运笔用到了人物画的线描中。并且在前代大师理论与绘画实践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感悟得来了“写神不写貌、写意不写形”的理论观点。黄慎不仅在艺术技法上大胆突破传统,他还拓宽了人物绘画题材,把众多的底层劳苦人民形象引入绘画艺术的殿堂。黄慎的这些创新除了他本人的努力之外还有重要原因就是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当时的扬州经济发达,文化氛围空前浓厚,使得大批职业画家对扬州趋之若鹜,画家们不得不考虑赞助人和消费者的审美需求,使得艺术品质越来越导向社会现实性。本篇就以清代这个最后的封建王朝为时代背景,以扬州八怪张扬个性的特点为主要线索,以黄慎的人物画为主题,以他个人绘画的创新为切入点,来探索中国人物画的造型特征及其审美特征。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庄子曰:“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河北满城乐舞寸跷的艺术发展,也经历了这样一个“生”与“死”的演进过程。其因中国近世革命斗争之需,由跷而下,徒步而舞;又因现代音乐工作的
身处后工业时代,旧的工业时代已经结束,制造业在过去将近200年的时间里驱动全世界经济的发展,而现在已经很难保持其主导地位,那些没有主动转型的经济结构甚至已经开始没落。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