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移动通信信道是一个多址多用户信道,而且存在多径衰落、时延扩展、频率扩展等问题。目前,传统的解决方法包括:信道编码、均衡、分集等技术,这些技术已经日益成熟,但是仍不能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智能天线和空间滤波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新的思路,被认为是无线通信技术的最后疆界。其根据最大输出性能准则,实时自动调整加权向量以实现主波束和方向图零点的优化,通过优化期望用户的主波束、对干扰信号实现零陷提高系统的容量与性能。不同的性能准则适用于不同的信号与接收环境,它们的最优解都可以分解为一个相同的线性矩阵滤波器和一个不同的标量处理器的积,且它们都收敛于最优维纳解。选用哪一种准则,并不具有决定的意义。然而,选择哪一种算法进行调整波束方向图的智能控制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算法决定了天线阵列暂态响应速度和实现电路的复杂度。自适应算法是智能天线阵列处理的核心。 笔者在参与湖南省科技厅重点支持项目——基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智能天线研究项目的过程中,对智能天线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本文介绍了智能天线系统的概念、组成,对智能天线的“核心”——自适应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数值仿真。在讨论了传统自适应算法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一种适用于CDMA的基于拉格朗日公式的自适应算法(BLF,Based on Lagrange Formula)。一般的BLF算法是基于求解一般特征向量的,本文重点研究了对其的改进。该算法被修改为求解广义特征向量的BLF,其更加适用于3G的WCDMA。本文还针对天线互耦对基于求解广义特征向量的BLF算法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最后,本文讨论了基于求解广义特征向量的BLF算法的DSP实现,提出了自适应算法测试平台的结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