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1年到2006年,《时代》周刊对9·11恐怖袭击事件的连续报道根据不同时期美国社会的具体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报道方式与写作方法,充分运用各种传播学技巧,起到了构建社会主流文化、维护社会价值观的宏观效果。可以说,《时代》周刊对9·11的报道是美国灾难新闻报道的典范。
《时代》周刊对9·11的报道有什么特点和经验?这套经验能否泊来,为我所用?如果不能直接应用,应根据中国国情作出怎样的调整?本文选取《时代》周刊5年来不同时期对9·11事件的报道为研究对象,总结出《时代》周刊灾难新闻报道方法、技巧等,并依据中国国情,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有用的东西拿来为我国灾难新闻报道服务。
本文主体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灾难新闻概说。界定了灾难及灾难新闻的含义,指出灾难新闻不同于一般新闻的特点——突发性、破坏性、紧迫性及所需信息的不充分性。
第二部分:介绍了美国《时代》周刊及其对9·11事件的报道,界定2001年9月14日《时代》周刊对9·11恐怖袭击报道专刊、2002年9月9日《时代》周刊纪念9·11一周年专刊及2006年9月11日《时代》周刊纪念9·11五周年专栏为文本分析对象,并指出其对9·11事件的报道是西方灾难新闻的代表。
第三部分;文本分析。全面深入地分析了《时代》周刊对9·11事件的报道内容,总结出其所运用的“议程设置”、“两面提示”、“诉诸感性与诉诸理性”等传播技巧与“注重细节描写”、“体现人本位”等写作特点。
第四部分:《时代》周刊对9·11事件的报道为我国灾难新闻报道提供的可供借鉴之处。本部分依据中国国情,指出了《时代》周刊为中国灾难新闻报道提供的可供借鉴之处,论证了一味的正面报道或“负面”报道可能产生的正负两方面的传播效果,强调了灾难新闻报道中媒体的文化建构功能,探讨了灾难新闻要促进民众心理健康、推进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