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位转换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bankco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新型特殊的转换层结构—错位转换结构,即两转换层竖向相距两个或多个楼层,平面上不在相应同一个位置,在水平方向沿楼层将形成两次刚度突变,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将相对单层转换更不利,由于两转换层相互错开,转换层自身质量及承担荷载比较大,带错位转换层的高层结构将形成空间偏心,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将引起结构不利的扭转反应,而关于此类特殊转换层结构的研究文献很少,针对上述特点,本文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根据一实际带错位转换层高层结构制作一缩尺模型进行了振动台试验,研究了结构在7度小震、中震及大震阶段结构动力特性和动力反应的变化。水平地震作用下两错位转换层上一层形成层间位移角的突变,层间位移包络图在显示其突变程度上偏于保守;竖向地震作用下,下部转换层大跨度转换梁将可能形成一薄弱环节。 (2)采用振动台试验和理论计算分析研究了土和地下室相互作用对错位转换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从试验结果来看,在中震和大震作用下,土体由于发生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在土体与地下室之间形成缝隙,造成高层结构地下室与土体之间发生碰撞,容易使结构±0.000标高处附近结构出现破坏。采用Sap2000中Gap单元模拟土与地下室的碰撞作用,研究了结构刚度变化、Gap单元初始缝隙及其刚度对其作用效果的影响。 (3)改变错位转换层在竖向的整体位置及两错位转换层相对位置,研究了其对结构动力特性、动力反应及两转换层附近竖向构件水平受力性能的影响。随着错位转换层的整体上升,在转换层附近处的层间位移角突变会加剧,特别是当上、下部转换层分别位于结构1/3总高度、1/4总高度时会呈现层间位移角的双突变。 当下部转换层位于结构底部时(结构共40层),上部转换层位于第6层以上时,层间位移角会出现明显突变,特别是位于第14层时,突变程度会比较剧烈。当上部转换层位于结构1/4高度左右时,从层间位移角反应来看,下部转换层与其相距三层时结构反应最不利。 从竖向构件受力特点来看,上部转换层上三层框支剪力墙剪力均呈现明显的突变;下部转换层上梁托柱其剪力会大部分情况下会在转换层上一层形成明显突变,且随着下部转换层的升高,其突变程度进一步加剧。 (4)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对错位转换高层结构在竖向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的研究。分析了竖向振型数对结构内力的影响;分析了CQC法和SRSS法对带错位转换结构构件内力计算的影响;研究了两错位转换层之间竖向层位移的特点。分析表明,竖向基本振型对结构构件竖向地震下内力起主要作用;部分构件内力在竖向地震作用下反应谱法结果(时程计算结果)/重力荷载代表值会大大超过10%的规范比值,建议对8度带大跨度错位转换高层结构进行具体竖向地震作用计算,不宜采用一恒定比例重力荷载代表值来代替竖向地震作用内力。 (5)对比分析了两个带单层转换层的高层结构(转换层一个处于高位,一个处于低位)和带错位转换层高层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反应。错位转换高层结构存在明显振型耦联;同等地震强度的输入,由于错位转换层的存在将使其扭转反应远大于带单层转换层高层结构的反应,建议在规范中对其位移比采用更严格的限制;位移比并不能充分反映结构的扭转反应,如平面规则带单层转换高层结构,扭转角更能反映该类结构的扭转反应特征。 (6)采用Etabs和EPDA对带错位转换高层结构进行了静力弹塑性分析。分析表明,带错位转换高层结构最后将呈现剪力墙、柱铰和梁铰共存的破坏机制。由于错位转换层的存在,结构模型的临界破坏状态显示结构存在较大的扭转反应。由于偏心导致的扭转反应,将使扭转的柔弱边出现在上部转换层的一侧,尤其是上部转换层的框支柱。从结构屈服前后扭转反应来看,同样,位移比未如扭转角很好反映两错位转换层之间楼层扭转反应突然增大的现象。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我国多高层建筑钢结构的研究主要大多集中在对上部结构和整体性能的研究上,而对于与基础相连的钢柱脚受力性能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了
煤气化高层工业厂房是煤气化工程中的关键性厂房,对煤气化技术的正常运行起着关键性作用。由于化工厂房自身的特殊性,附属结构及设备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显著,在地震作用下,结构
水塔是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中起着配水与储水作用的高耸构筑物,其结构抗震安全性不仅关系到附近建筑结构的安全,而且还影响到城市抗震减灾生命线的功能,但多年来对水塔结构在
差异上部结构是一种上部结构体系在平面体型或竖向荷载上相差较大的结构型式,比如大底盘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等等。这种结构型式由于建筑面积一般较大、竖向荷载大而且较为
由于地震发生时,震源深埋地下,对地震的孕育、发展和发生规律难以进行直接的探查,造成地需研究工作与灾害预防要求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了解岩石在应力作用下,其内部的微裂
本文选择高硅型铁尾矿作为研究对象(尾矿来源于辽宁省鞍山齐大山铁矿)。对该种尾矿进行了性能测试及分析,包括尾矿的化学成分分析、矿物成分分析、粒度分析、活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尾矿的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粒度集中分布在120μm,无火山灰活性。基于机械力化学基本原理,将所研究的尾矿进行机械力粉磨,经过粉磨,其粒度达到了12.231μm。XRD显示,粉磨后的SiO2结晶程度降低明
柱是结构的主要承重构件之一,建筑火灾对钢筋混凝土柱的强度和变形有显著的影响,正确把握钢筋混凝土柱的耐火性能对提高该类结构的火灾安全性,同时避免抗火设计的盲目性具有重要
近年来世界各地频繁地发生震级比较大的地震,而且随着人们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的不断密集,地震产生的破坏也逐渐增大,这引起了人们的充分重视。而地震最主要的破坏是砂土液化
现有卵形结构混凝土浇筑中均采用传统的模板配合脚手架的施工工艺,模板自身不能承受环向力作用,使得施工难度大、安全隐患较多。因此,本文以卵形结构模板体系为研究对象,探讨
近年来,随着旅游的快速发展,旅游区资源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建设的矛盾日益突出,许多旅游区开始借鉴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以期在规划管理层面提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