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科举制度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kj8231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整个中国发展史,北宋无论是政治文化的发展水平,还是科技和经济的繁荣程度,均处于我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节点。而北宋时期健全了科举制度,并发挥其优势作用。北宋的科举制度,不问家世,不须举荐,以考试成绩取士,体现了公开考试、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精神。尤其是北宋时期所采用的科举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对于选官的垄断,有利于公平公正的选拔人才,提高了官员素质与行政效率,保证了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维护了社会稳定,也促进了北宋时期崇文重学风气的形成。北宋时期的科举制度正处于发展完善的阶段,科举考试逐渐渗透进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使北宋成为一个空前的科举社会。目前,针对北宋科举制度的论文发表数量始终呈现上升的趋势,但大多是在自身学术领域开展分析。而北宋处于我国发展的转折重要节点,这时期的科举制度具有至关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通过文献法,在查阅古籍文献的同时参考当代人的研究成果,以尽量获取真实客观的信息。同时对比前科举时代的选官制度和李唐时期科举制度,凸显出北宋科举制度的意义。科举制度最早建立于隋唐时期,北宋的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本文首先对科举制度进行概述。其中制举可以理解为,全过程由天子亲临,根据国家的特殊需要来开设具体考试科目,录取虽然不能在常科考试中展露其才华,但是能满足国家特殊需求的人才的考试。与此同时,太祖开宝六年,常科取士改成解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新增了殿试制度。解试是北宋时期科举考试中的敲门砖,只有解试合格后,考生才有机会进入省试阶段。殿试为常科的最终环节,这也是北宋时期首创,更为表现殿试的严肃性,名义上天子担任主考官,以彰显考试的隆重。本文同时也对北宋科举制度的内容进行分析。北宋的科举制度,让普通的文人学子也能进入宋廷,根据考试科目的成绩择优录取人才,理论上讲,科举制度是公平公正的。而宋廷不仅减少了科目数量,也增加了具有时代价值的新科目,不断扩招生源,这些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为了有效预防舞弊,北宋朝廷更是采用了是锁院、回避、弥封、誊录等制度,维护了考试的公正性。在科举社会,尤其是推崇儒学的北宋科举社会,北宋天子通过奉行科举制,将“共治天下”的变得更有可实现性,忠君爱国思想深刻于文人学子的脑海,有利于维护宋廷政府的统治。北宋科举制度弱化了农工商的差异性,并将地方的选官权力统一收归中央,同时天下精英都吸纳到宋廷手中,从而了确保社会的稳固结构和社会秩序,反映出深厚的凝聚力。寒门学子也可位列权力中心,这也营造了正直廉洁的官风,有利于官员构筑抗腐心理。与此同时,北宋科举制度更是保障了官员录取公平性,公开竞争,按成绩取士,取消了考生出身的限制,考试内容也更具有实用性。更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效预防了舞弊情况的出现。北宋时期还兴起了三次兴学运动,而重视学校教育这一思想也具有现代性。重文轻武思想贯穿了整个北宋历史,这也导致了士人“文人治国”的思想,北宋最终形成了皇权与学者士人共同统治天下的政治形态。
其他文献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与普及使得人们在桌面互联网时代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发生了几近颠覆性的变化,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思维与行为习惯。在这样的背景下,支付领域发生了巨大的
一直以来,拖延不仅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更是让大多数人产生困扰并难以摆脱的行为习惯。它不仅会影响工作和学习的效率,更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如引发焦虑情绪,降低生活满意度。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拖延的成因和影响因素已做了细致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让大众对拖延的了解日益深入。但拖延行为的干预尚在不断探索之中,现存的研究仅仅是从认知、行为等方面展开最初的尝试,还未形成系统有效的干预理论和方法。尽管
元阳县南沙镇赛刀村地处红河流域河谷地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5℃,适宜台湾泥鳅生长。为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2017年3月从红河县中海渔业公司引进台湾泥鳅苗,投放于南沙镇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早期一部重要著作。《手稿》中马克思对异化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与阐述,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异化”本质,阐述了异化的形态与根源,指明异化扬弃的必由之路是走向共产主义。本文从四个方面梳理了马克思在《手稿》中的异化思想。第一部分,绪论。阐释研究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说明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阐述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
通用设计就是使产品或空间等设计能让男女老幼、身体障碍或行动不便的群体都可以轻松的使用。TRIZ理论即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其核心是回答发明问题解决的过程、支持工具等难题,使设计者能运用前人在不同领域创新的知识和经验,快速、高效的解决设计中遇到的问题。本研究以提升家庭清洁工具的通用性为目的,通过对TRIZ理论的阐述,明确该理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同时对通用设计理念进行论述,并分析以TRIZ理论指导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