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R2介导的小鼠小胶质细胞抗HCV免疫应答初探

来源 :宁夏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ian198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HCV阳性血清处理后BV-2细胞TLR2 mRNA及蛋白的表达,以及TLR2介导的细胞因子TNF-α、IFN-α、MCP-1、IL-6、IL-12的表达,初步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小鼠小胶质细胞BV-2对HCV阳性血清刺激的免疫反应,为进一步探讨TLR2在中枢神经系统HCV感染发病机制及组织损伤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及实验组,分别给予常规培养用DMEM高糖培养液、含有200mL/L正常血清的DMEM高糖培养液及含有200mL/L HCV阳性血清的DMEM高糖培养液,采用RT-qPCR方法和FCM方法分别检测各组处理后4 h、8 h、16 h及24 h BV-2细胞TLR2 mRNA及蛋白的表达变化,并应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FN-α、MCP-1、IL-6、IL-12的表达;同时设TLR2阻断组及其对照组,首先均给予BV-2细胞TLR2单克隆阻断抗体孵育30 min后分别给予含有200mL/L HCV阳性血清的DMEM高糖培养液及200mL/L正常血清的DMEM高糖培养液培养,24 h后收集上清液应用ELISA方法检测TNF-α、IFN-α、MCP-1、IL-6、IL-12的表达。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和组内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HCV阳性血清处理后BV-2细胞TLR2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其4 h、8 h、16 h及24 h与空白及正常血清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与正常血清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BV-2细胞使用PE标记的TLR2单克隆抗体同型对照抗体标记后形成荧光峰值,实验组各时间点BV-2细胞使用PE标记的TLR2单克隆抗体标记未形成荧光峰值;HCV阳性血清处理后BV-2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FN-α、MCP-1、IL-6、IL-12的表达水平不同,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分别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LR2蛋白阻断后细胞因子TNF-α、IFN-α、MCP-1、IL-6、IL-12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分别与其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LR2阻断对照组与24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V-2细胞存在TLR2表达,HCV阳性血清处理可引起BV-2细胞形态发生改变,且TLR2 mRNA表达及细胞因子表达发生变化,提示HCV阳性血清处理可能激活小胶质细胞TLR2,并介导大量细胞因子的释放,TLR2可能通过下游大量炎性细胞因子如TNF-α、IFN-α、MCP-1、IL-6、IL-12等机制介导BV-2抗HCV免疫及中枢神经系统HCV可能的发病及损伤机制。
其他文献
背景和目的:血管壁由内膜、中膜和外膜构成。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血管外膜可产生大量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通过自分泌、旁分泌作用参与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病理
目的:通过观察创伤性休克兔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和D-乳酸浓度,小肠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以及小肠组织病理学改变,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