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目前芽苗菜工业化生产中光环境控制基础理论研究薄弱,深入系统地研究光环境(光强、光质、光周期)调控对两个品种绿瓣型大豆(Glycine max)芽苗菜生长发育、物质代谢、营养品质等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对发展芽苗菜工业化生产光环境调控技术及其应用基础理论提供重要科学依据,促进安全、高效的光环境调控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实际,并为研制和开发设施栽培系列光环境调控产品提供参考。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大豆品种“南农10-2”和“南农07C-2”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光强条件对绿瓣型大豆芽苗菜生长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强超过15μmol·m-2·s-1时,两个品种绿瓣型大豆芽苗菜的下胚轴长和地上部鲜质量均受到显著抑制。在0-30μmol·m-2·s-1的光强范围内,两个品种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随光强增大都显著增加,光强超过30μmol·m-2·s-1,其含量都趋于稳定。“南农10-2”在15μmol·m-2·s-1光强处理下的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及蔗糖都达到最大且显著高于对照。“南农07C-2”在15μmol·m-2·s-1光强处理下的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达到最大且显著高于对照,在30μmol·m-2·s-1光强处理下的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和蔗糖含量达到最大且显著高于对照。光强能显著提高两个品种绿瓣型大豆芽苗菜的异黄酮含量。综合各项指标,两个品种的绿瓣型大豆芽苗菜对光强的响应趋势基本一致,15~30μmol·m-2·s-1的光强处理适合培养高品质的绿瓣型大豆芽苗菜。2.以荧光灯为对照,采用LED调制光质和光强,研究光质对“南农10-2”和“南农07C-2”两个品种绿瓣型大豆苗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光质对绿瓣型大豆芽苗菜的影响显著,蓝光处理可以显著提高两个品种绿瓣型大豆芽苗菜地上部鲜质量和下胚轴直径,显著抑制根长。红光处理可以显著提高两个品种绿瓣型大豆芽苗的可溶性糖和蔗糖的含量,但会抑制下胚轴的横向生长。荧光和FR:R=2:1显著提高了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蓝光和UV-B处理下的可溶性蛋白质和大豆异黄酮的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光质处理。R:B=7:1处理显著增加了两个品种绿瓣型大豆芽苗菜的维生素C含量。综合考虑各项指标,蓝光更有利于绿瓣型大豆芽苗菜的种植。3.用LED蓝光作光源,研究4、8、12、16、20h.d-1光照处理下,“南农10-2”和“南农07C-2”两个品种绿瓣型大豆苗菜形态及营养品质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延长光周期可以显著抑制两个品种绿瓣型大豆芽苗菜下胚轴的伸长,增加下胚轴的直径,抑制根的伸长。光照时间大于8h.d-1时能显著抑制两个品种绿瓣型大豆芽苗菜的地上部和根鲜质量,但能显著提高地上部和根的干质量。延长光周期可显著提高叶绿素、VC和异黄酮的含量,显著降低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两个品种的绿瓣型大豆芽苗菜对光周期的响应趋势基本一致,但对光周期的敏感度不同,综合形态和营养指标,12~16h·d-1光照处理下绿瓣型大豆芽苗优于其它光周期处理,适宜绿瓣型大豆芽苗菜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