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村居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居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卫生部、财政部、农业部等三部委《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标志着我国开始启动了农村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新进程。如今,新农合制度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不叮或缺的一部分。 本义主要农述国家新农合制度的发腱历程,以眦海区为例的发达地区新农合实施情况及存在问题,把新农合作为一项准公共物品来阐述政府行为。全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和现状 概要描述我国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新农合制度的发展,最后以瓯海区为例定量分析当地的新农合发展情况。该区是一个典型的经济发达地区,是国家推行新农合制度的试点地区之一。经过8年时间的发展,该区的新农合发展迅速,人均筹资额和筹资总额连年攀升,农民参合率一方维持在较高水准。该区的现状表明新农合制度在当地推行十分成功。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概要描述我国在推行新农合制度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包括底层制度问题、新农合法制化问题和政府行为问题。由于存在地区性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以瓯海区为例)新农合存在的突出问题不尽相同。在瓯海区,其主要问题表现为基金规模逐年扩大却仍显不足、上级财政补助到位不及时、信息化发展遇到瓶颈、基金管理和监管体系不成熟、新农合保险制度同其它社会保障制度相重叠、当地流动人口的参合问题难以解决等等方面。 3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新农合是一类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准公共物品。政府是代表农民群体来生产和管理新农合这个准公共物品,市场机制在农民消费新农合的过程不起作用。要做到使新农合制度可持续发展,政府行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针对经济发达地区新农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瓯海区为例),建议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的经济实力继续加大投入、从制度上制定相关措施遏制住院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扶持、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加大对信息化建设成果的宣传和推广、健全和完善基金管理和监督制度、协调好各个保障制度之间的衔接关系、逐步对非本地户籍人口参与新农合进行积极尝试,保持新农合制度可持续性、公平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