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创新是全球知识经济大背景下,产业、区域乃至国家实现其竞争优势的根本要求,也是决定企业异质性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关系到企业在竞争潮流中的生死存亡。我国创业板市场上市企业总体上具有高技术含量、高创新投资比例的特点,因此其创新效率的高低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意义重大。客观评价创业板上市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并找出技术创新过程中影响创新效率高低的决定性因素,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提升其企业核心竞争力。本文在对有关理论回顾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发展状况和有关企业创新投入产出情况。基于价值链的视角,将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进一步分解为两个阶段,分别是科研研发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使用两阶段下规模报酬可变的非参数数据包络法(DEA)分析了2013-2015年间我国创业板市场创新效率的现状。在此基础上,使用随机效应下的Tobit面板模型建模分析了我国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第一,我国创业板市场规模增长速度较快,同时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创新投入和产出活动在不断增长;第二,创业板上市企业的整体创新效率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导致创新不效率的原因主要是规模不效率;第三,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创新效率在科研研发阶段的表现为整体提升,在成果转化阶段则表现为一定下降趋势;第四,我国创业板上市企业创新效率在区域上存在很大的不平衡,东部地区的创新效率水平明显要比中西部有关地区要高;第五,从行业上看,制造业的创新效率高于其他行业,高于信息技术业;第六,科研研发阶段,对创新效率产生显著正向作用的因素是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产生显著负向作用的因素有企业员工总数、技术人员占比、资产收益率、管理费用占比,成果转化阶段,对创新效率产生正向作用的因素主要有总资产规模、企业员工总数、高学历人员占比、资产收益率,负向作用的因素是技术人员占比、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管理费占营业收入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