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了“公民道德”的概念。近几年来,国内学术界围绕“公民道德”掀起了研究的热潮。其中,一些学者着力于对公民道德的制度化、法律化进行研究,得出了许多具有相当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的理论成果,对我国公民道德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关于公民道德的制度规范研究,目前学术界几乎无人涉及。可以说,研究公民道德的制度规范是一种大胆的尝试。我们通过对公民道德的制度化、法律化研究的理论成果的借鉴,以国内外道德制度化、法律化的史实作为历史依据,结合我国当前公民道德的制度规范建设的具体实践,力求对公民道德的制度规范进行系统化研究,希望能建立一个比较全面、合理、科学的公民道德的制度规范体系,从而为我国公民道德的制度建设起到进一步的促进作用。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公民道德的制度规范的基本理论 概述了公民道德的制度规范的概念、实质、内容、主要特点以及功能,剖析了公民道德的制度规范的理论依据、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指出了研究公民道德的制度规范的意义。 公民道德的制度规范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分别论证了公民道德的制度规范的可能性和可行性问题。就可能性而言,公民道德与制度规范的内在统一性起了决定作用;就可行性来说,公民道德的制度规范不仅是弥补道德教化局限性的主要途径,是保证公民道德规范实效性的主要渠道,而且还是个体道德实践必须依靠的行为模式。 我国公民道德的制度规范存在的缺陷 主要以我国公民道德的制度规范的具体实践为根据,分析了其目前存在的主要缺陷:1、缺乏专门性规定;2、规定不够具体化;3、保障机制不够健全;4、还存在某些“真空地带”。 建立我国公民道德的制度规范体系之构想 这是全文的重点。着力于对我国公民道德的制度规范体系的建立,是进行公民道德的制度规范的理论研究的价值所在。本部分主要从公民道德的制度规范的基本价值原则、具体的公民道德的制度规范和保障机制这三方面来论述,构建了一个比较全面、合理、科学的公民道德的制度规范体系。 公民道德的制度规范的理论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过程。尽管本文对公民道德的制度规范作了比较详尽、细致的研究,但这只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