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审美文化中的苦难意识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苦难意识是人生意识的重要组成元素,它着重探讨人的生存境遇,人在其中的生命态度及人生情怀等问题。新时期审美文化中有关苦难主题的书写随时代变迁,侧重点有所不同,创作者的苦难意识也因此有所殊异。前人对此研究一般着眼于个案分析,且多站在肯定性的立场上,对其系统性的概述与局限性的分析较少,或者不够深入。本文力图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苦难意识”在新时期审美文化中的表现及重点分析,来进一步彰显这一人生意识在文化艺术创作中所应含纳的理性品格、生命态度及人生情怀等。全文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章:“苦难意识”的内涵及美学价值。首先,对“苦难意识”这一人生范畴进行内涵分析及美学价值的思考,这为全面分析新时期审美文化中有关“苦难意识”表达的主题提供理论依据。其次,从三个方面重点探讨“苦难意识”的美学价值。它使得艺术家在素材的选择上着眼于人的生存境遇等现实或精神世界的问题;它的艺术化展现使文本在风格上往往呈现厚重的、严肃的、深沉的特征,这是人生沉重的母题使然;在审美感受上,也往往给人们带来悲婉的情绪体验,并促使人们思考人生境遇、人生态度、人生情怀等问题。第二章:70年代末-80年代初,人性初步解放后的苦难意识。首先,梳理这个历史阶段中与“文革”苦难主题相关的“感伤”、“反思”审美文化,从中剖出创作者在这样的人生遭际中的态度选择、情感反应及理性认知程度。对于“感伤”系列,创作者倾诉苦难,指控文革罪行,并在对清官戏的钟爱里,渴望一种失意心理的补偿。在“反思”系列中,创作者重点探入历史进程的深部,反思这场劫难在当代中国上演的政治性根源。其次,对创作者在此时期审美文本中所流露出的苦难意识进行分析,重点指出局限性:对外倾诉、对外反思的心理思维机制抵消了自我追思的能力;清官救世的代偿心理遮蔽了现实的、制度的、人性的等因素导致的苦难真相,不利于一个真正清明社会的构建。第三章:80年代中期,文化寻根派的苦难意识。首先,梳理文化寻根派中揭示传统文化负面因素的审美文化,它们与民族的落后、地区的贫穷、人性的扭曲等苦难事实不无关联,从中窥出创作者对人生的苦难根源作出的文化性理解,合理性自不待言,重点探讨创作者一味展示传统文化鄙俗的漏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障碍与文化影响存有关联,但不是根本的,而且,创作者大肆渲染文化鄙俗,对于民族自信心的构建是否起着瓦解作用有待考虑。再者,梳理创作者褒赞传统儒道佛人生智慧的审美文化,从中窥出其在人生困境中的人生态度:选择消解的轻,拒绝正视的重。传统生存智慧具有合理性与现实意义,但若偏执地褒扬老庄精神,不免陷入阿Q的自欺;一味地认同儒家精神,不免遗弃了鲁迅的重要思想资源——对仁义吃人本质的揭露与批判精神。第四章: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苦难意识。首先,梳理受现代主义艺术形式影响,表达人们生存苦痛的先锋审美文化,从中窥出创作者在描述不幸场面时的冷静和残酷态度。分析这种叙事态度对于人类生存之“真”的揭示相当深刻,但并不意味创作者可以丢弃道德判断,对充斥其中的血腥、暴力场面无动于衷,这是违背苦难意识的人生关怀要义的。其次,梳理受西方现代主义哲理观念和表现形式影响的审美文化。中国的现代主义者们表达人物的精神苦痛、迷惘与困惑具有深刻性,但同时注意到,由于受本土化价值观念和哲学思想的影响,无论他们如何表达一种存在的苦痛,总不可避免地要在历史的,现实的土壤中尘埃落定,并不能像西方的现代主义者们真正上升到一种形而上的高度表达存在的苦痛。第五章: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苦难意识。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是解构和狂欢。首先梳理带有解构特征的新写实小说,它旨在叙述世俗人生中“小人物”在“吃”和“住”这两大基本物质窘况中的灰色生活和灰色精神。创作者展示人们的物质苦难无可厚非,但被一味地铺展、渲染,将其放大至前台,是否反应了创作者乃至一个民族在其面前的不堪重负和基本的素质问题呢?再者,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拐点,审美文化上带有消费性、游戏性、狂欢性的特征,文化人也多多少少带上了“中产阶级”的气质和特征,这种文化氛围使许多现实人生的、社会的问题被遮蔽,文艺创作者也流露出了漠视他人苦难,不愿发现,也不想正视身边苦难的态度,这就使得他们普遍遗忘了一个创作者所应有的悲天悯人的情怀。不可否认,游戏精神、人生幸福的必要性,但并不意味着因此可以丢弃一个艺术家的人生关怀精神。当然,事情不是绝对的,在这种现实文化时空下,还是存有保持冷静头脑,选择“惊动视听”的方式表达底层生存境遇的审美文化,创作者行走在社会的特殊领域和生存地带,为真实人生提供一份心灵的标本,而且,他们立场下倾,在平等的叙事态度里,展现了一个艺术家体恤、悲悯、尊重不幸生命的情怀。余论:打工文化领域中的苦难意识。主要展示时下被文艺界热度关注的“打工者写”的审美文化。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先在东莞、珠江三角洲,后又扩展之全国范围内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汇聚了成千上万的外来务工者,他们在繁重艰辛的工作之外,用自己的画笔绘出了心灵的图景和对个体生存境遇的思考。打工者特殊的身份、特殊的生活方式使得其创作带有强烈的真实性和现实感,他们通过文笔展示个体的生存状况和生命体验,表达个体对现代工业文明下诸多不文明、不人性、不合理事实的思考,使文本走出了简单“倾吐苦难”、一味“切近苦难”的表达方式,这为构建和谐文明社会提供了一份个人例证,具有一定的深度和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生态危机的出现及其解决,引发了人们对生态文明的理论研究和建设活动。所谓生态文明是指人及其社会通过生态化的社会实践方式,在处理人(社会)与自然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人与人
鞘内注射头孢唑啉钠致截瘫1例浙江省丽水地区医院(323000)丁巧玲,吕丽萍患者男,54岁。1994年8月24日入院,诊断为溴沟脑膜瘤。8月31日全麻下行肿瘤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第5日出现切口脑脊液漏,高热39.5℃,头痛
一、GPS测产原理1.硬件产量传感器安置在联合收割机谷仓顶部,接收来自于刮板的谷物冲量。经过其内置的全桥平衡电路,采用应变感应方式,完成谷物冲量到电流信号的变换(这样可实
本文集中对求解无约束最优化问题的有效方法—共轭梯度法的全局收敛性进行分析。本论文分别就相关FR方法、相关PRP方法、在两种新的Armijo型线搜索下CD、FR、PRP、DY法和共轭
本研究将冷冻结合温热的热物理治疗方法应用于小鼠4T1扩散型乳腺癌模型中,评价了其疗效并检测了冷热处理后机体产生的抗肿瘤免疫响应。结果表明,对于体内已有微转移的小鼠,常
随着风电大规模并例。加强区域性风电场群的发电功率预测对于地区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具相重要意义。根据京津唐地区风电场群的特殊性,首先用物理建模方式建立风电场的短期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 ,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又是时代的需要 ,而高等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本文从校园文化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其对创新人才培养的
现代汉语中,有一类表意生动而富有形象感的形容词,它们以叠音形式对事物的性状进行具体的描摹,是表现汉语形象色彩的一种手段,成为词汇的一种民族特色,而ABB式形容词就是其中
随着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的不断深入,"生活力"教育作为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精髓,其丰富的内涵正在不断地被研究者重视和挖掘。通过研究有利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促进学
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广告作为信息载体,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广告英语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实用文体,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