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简称城保)制度作为我国基本的医疗保险制度之一,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构成我国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的“三大支柱”。作为三大制度中建立时间最早、保障水平最高、运行相对完善的制度安排,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运行机制对其他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标杆和参照作用。虽然在改革稳步推进中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但是作为一项新的制度,在其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本文运用文献回顾、问卷调研和因素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上海市进行实证分析,对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进行研究探索。首先,本文对国家和上海市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基本情况进行阐述。分别从国家制度上、上海市制度内及不同市级制度间三个层面,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设计做一简单比较。得出虽然城保制度的设计与各地经济社会情况密切相关,不能“照搬照抄”,但在面临的问题上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上海市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运行走在全国前列,通过对上海城保制度运行的分析和问题研究,对其他地区有切实的借鉴意义。其次,通过对上海城保制度在人员参保、资金筹集、费用支出等情况的分析,再结合制度运行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人员划分不合理、门诊待遇差距大;参保人员自负负担重:各种问题前,医保基金外部压力大、内部结构失衡等。进而文章针对这个三个突出问题,分别从基于减轻参保人员个人负担、基于公平视角和基于提高资金效率三个角度对上海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进行相应的对策研究。最后结合理论回顾与因素分析,研究得出:制度内,整体上要加强对医保基金的研究,提高其应对风险的能力,包括筹资渠道的拓宽、费用支出的控制及基金监管的加强;结构上要积极推进个人账户改革,扩大基金间的共济功能,可以考虑先拓宽个人医疗账户的功能,进而逐步淡化与取消。制度面,要加大对参保人员个人负担和门诊报销待遇的研究,在医保基金可承受内,加大制度上对参保人员的保障。从而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公平基础上有效率的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