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泪腺和眼结构改变,并分析泪液分泌;使用青蒿琥酯干预糖尿病大鼠眼干模型,评估其效果,探索青蒿琥酯在其中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取6周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按60 mg/kg剂量给予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8只)仅注射枸橼酸钠缓冲液。并分别于注射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检测隔夜空腹血糖,稳定超过16.7 mmol/L视为模型建立成功。除了正常对照组外,将建立成功的糖尿病大鼠模型进一步分为四组:糖尿病未干预组,糖尿病青蒿琥酯50 mg/kg(灌胃,每日一次)干预组,糖尿病青蒿琥酯100 mg/kg(灌胃,每日一次)干预组,和糖尿病胰岛素(6 U/kg/day,皮下注射)干预组(每组8只)。干预时间为4周。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每周检测所有大鼠的空腹血糖和体重,记录并分析。所有动物在实验期间均被提供充足水分及饲料,自由摄食饮水。第4周实验结束时测量所有大鼠12h代谢数据,包含进食、饮水、尿量、粪便量等数据。使用酚红棉线检测大鼠泪液分泌量,评估眼干症状。处死所有动物后收集眼球及泪腺组织,称重记录。对取下的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超微结构检查、NFκB1和TNF-α蛋白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以及RT-PCR等。收集腹主动脉的血液进行实验室检查,分析终末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设为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1、酚红棉线试验:糖尿病组泪液分泌流量(1.362±0.94 mm)显著低于对照组(3.937± 1.522 mm)(P<0.05)。药物干预后,ART 100 mg/kg组泪液分泌量改变最大并明显高于胰岛素干预组和ART 50 mg/kg组(P≤0.05)。2、正常大鼠泪腺平均重量为(484.227±51.86 mg),明显高于糖尿病组(238.085±37.008 mg)。胰岛素干预组泪腺重量高于糖尿病组(P≤0.05),而ART 50 mg/kg和ART 100 mg/kg干预组泪腺重量显著低于糖尿病组(*P≤0.05)。泪腺重量/体重,对照组(1.23±0.5 mg/)显著高于糖尿病组(1.07±0.4 mg/g)。所有干预组显著低于糖尿病组(P≤0.05)。3、泪腺H&E染色:糖尿病组泪腺组织中小叶形态异常,并能观察到明显的腺泡萎缩、纤维化、及炎性细胞浸润,同时可观察到部分腺泡、导管细胞紊乱。角膜:糖尿病性大鼠角膜总厚度明显高于正常组大鼠角膜,且糖尿病大鼠角膜基底细胞和Bowman’s膜黏附缺陷明显。晶状体:糖尿病组能观察到晶状体皮质区细胞核明显减少,并有大量明显的空泡样改变。ART 100 mg/kg和胰岛素干预后,皮质区细胞核数量有不同程度增加,且空泡减少。视网膜: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能观察到内核层、外核层有明显形态学改变,神经节细胞变性及外神经丛状层部分丢失。4、IHC和RT-PCR:IHC结果表明:DM大鼠外泪腺组织中NFκB1和TNF-α表达均显著升高,低剂量的ART和INS干预后NFκB1和TNF-α均有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大鼠泪腺组织中表达的水平;高剂量ART 100 mg/kg干预亦能显著降低NFκB1表达,但其对DM大鼠外泪腺中TNF-αα的表达下调作用不明显(P>0.05)。RT-PCR结果亦表明:DM大鼠泪腺组织中炎症相关因子NFκB1和TNF-α的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大鼠,外泪腺组织。且胰岛素和不同剂量ART干预后NFκB1和TNF-α的mRNA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各组间炎症因子mRNA的下调水平与其蛋白表达改变情况不完全一致。5、透射电镜:糖尿病组可见细胞核缩小,粗面内质网肿胀,分泌颗粒变小,线粒体结构紊乱破坏。同时观察到溶酶体、自噬溶酶体及细胞质中的脂滴增多聚集;糖尿病ART 50 mg/kg干预组线粒体及粗面内质网数量明显增多,线粒体嵴清晰可见,细胞核无明显异常,核仁分布均匀,粗面内质网及溶酶体丰富。在干预组中ART 100 mg/kg,细胞核碎裂缩小,线粒体较发达,胞质可见溶酶体。结论观察到糖尿病大鼠眶外泪腺和眼球的结构变化。使用青蒿琥酯干预后的效果显示出局部炎症因子NFκB1 and TNF-α表达的降低,进而改善DM大鼠的结构变化,调节泪液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