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成为国家发展战略重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两市一省”密切加强合作,区域协调发展呈现良好势头。当前,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尤其是重构区域功能,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构筑京津冀城镇空间发展新格局成为区域协同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立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趋势,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借鉴了国外首都地区城镇空间发展规律和国内有关京津冀区域的规划研究资料,提出了构筑京津冀一体化空间新格局,并对产业、交通、生态等区域空间支撑体系方面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本文梳理了国外首都地区城镇空间发展演变规律,提出未来京津冀地区城镇应借鉴国外首都地区空间发展经验,优化特大城市的空间布局,大力推进空间结构调整,加大对特大城市人口和城市功能的疏解力度,合理控制中心城区的城市建设规模,积极推动中心城区产业的优化升级,促进更大区域内二、三级区域中心城市和周边卫星城的发展。(2)提出京津冀地区应按照“轴带拓展、多点支撑”的空间发展战略,构筑“双核一区、两翼多点”的空间格局。其中,“双核”指北京、天津两大核心城市;“一区”指京津保大三角核心区;“两翼”指以石家庄为中心的冀中南一翼和以唐山为中心的冀东一翼;“多点”指京津自身的卫星城镇以及河北省张家口、承德、秦皇岛、沧州、邯郸、邢台、衡水等京津冀次级中心城市和若干新兴区域中心城市。(3)在京津冀一体化空间新格局基础上,提出了河北省城镇体系等级结构的优化方案。针对京津冀区域二级城市和中小城市发展不足的现状,提出要积极发展京津冀次级中心城市,继续强化发展河北省11个区域中心城市,探索组团式的都市区空间模式,以11个设区市中心城区为核心,统筹周边县(市)资源,构筑“1+X”的都市区格局。大力培育若干个地区副中心城市,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夯实京津冀城镇多点支撑基础,同时积极发展县城,有重点地发展特色小城镇。(4)提出按照有机疏散理论,以北京为核心,周边60-80公里范围内,建设若干个设施完善、生态良好、品位一流、服务首都的首都周边生态卫星城,以缓解北京人口压力带来的交通拥堵等城市病。(5)在产业发展、区域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支撑京津冀空间协同发展的对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