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人们只专注于对现代的“解”,鲜有人去“构”。人们的价值观念开始变得多元化,美丑、善恶的标准变得模糊起来,甚至到了“以恶为善”、“以丑为美”的地步。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红人”现象萌生并发展起来了。“网络红人”,简而言之,就是借助互联网工具快速传播被大众所知晓的具有一定名气的人。负面“网络红人”现象表征着人们在追求名利、实现自我价值上的病态观点,根本上表征着现代社会人们的伦理精神危机。 负面“网络红人”现象给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带来恶劣影响,对优秀传统文化带来沉重打击,使道德走向价值虚无的困境;扭曲伦理关系,割裂“成名”与“价值”的联系。网民对负面“网络红人”现象的传播推波助澜,表现在:网民病态追捧滋生负面“网络红人”现象;网民关系“虚化”催化负面“网络红人”现象;伦理病态土壤滋养负面“网络红人”现象。 如何对负面“网络红人”现象进行道德治理?从舆论引导层面,要提升现象主体的道德需要;强化现象主体的耻感教育;重建抵御“假恶丑”现象的道德底线;从制度建构层面,网民要回归责任主体,政府要为监管担负责任,企业要为技术后果负责。最终,在众多合力的作用下,构建一个健康和谐的伦理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