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岳山杨桦林动态与空间格局分析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duozh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植物群落的发展动态、物种多样性的维持机制、物种空间分布格局等方面,于2013年在山西太岳山根据山杨和白桦密度的分布情况选取三个典型的样地进行数据调查,本课题以杨桦林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应用数量生态学的方法,从年龄结构特征、空间分布格局、种间关联等方面说明太岳山杨桦林群落的演替动态,分析群落的稳定程度和发展趋势,旨在为该群落的有效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初步得到以下结论:(1)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编制杨桦林静态生命表,太岳山3个样地的生存曲线变化趋势一致,其存活曲线均为DeeveyⅠ-Ⅱ型曲线,同时引入生存分析的生存函数、累积死亡率函数、死亡密度函数及危险率函数,研究种群的结构和动态变化过程,揭示了杨桦林各龄级数量动态规律。结果表明:在3个样地中,山杨种群个体数量集中在龄级Ⅱ、Ⅲ(个体数量比例占70.91%),同时出现了死亡率高峰;白桦种群个体数量击中在龄级Ⅲ、Ⅳ(个体数量比例占60.39%),幼龄个体数量少,引入生命表栏目中的几个函数很好地说明了种群的结构。更新方式为实生苗繁殖,幼龄期发展不稳定,量化分析现阶段整体为衰退型种群,结构增长性很低。(2)在自然条件下,植物种群分布一般属于集群分布,山杨种群也是如此,在较大空间尺度上,各龄级都倾向于聚集分布,只有龄级Ⅱ和龄级Ⅳ在尺度分别大于12m和23m时出现了随机分布,与此同时,在较大空间尺度上,各龄级间表现为明显的正或负空间关联;而且这些空间关联趋于减弱的状态,种群内胸径大小接近的趋向于正关联,这与空间分布和空间关联具有高度一致性。而白桦种群却在大尺度上表现为随机分布,整个群落和枯木在较小尺度下倾向于集群分布,而大尺度也是随机分布。有可能是种间竞争、人为干扰、种子散布等因素造成的斑块性或随机过程。同时,在较大空间尺度上,各龄级间表现为关联不显著。(3)山杨-白桦共优群落在较大空间尺度上,各龄级都倾向于聚集分布,而随着尺度的增加表现为随机分布,且没有明显的空间关联。在共优群落内,最主要的竞争是种内、种间的竞争,而在太岳山共优群落种内、种间竞争在龄级Ⅳ最为激烈,表明它们所需的环境具有高度一致性,而容易引起种内间的竞争形成自疏现象。研究结果表明,该群落处于阔叶林演替发展的中间阶段。
其他文献
水稻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HL-CMS)的育性恢复受Rf5和Rf6共同控制。Rf5定位于第10号染色体,编码的蛋白RF5能与GRP162形成复合物,识别并催化atp6-orfH79转录本剪切。但Rf6定位
植物远缘杂交和多倍体化是新物种形成的主要途径,也是促进植物进化的重要动力。由于亲本基因组间的相互作用,异源多倍体化大多伴随着广泛的,快速的遗传及表观遗传变异。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是小麦胚乳中重要的贮藏蛋白之一,其组成和含量决定了面团弹性和面包加工品质。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 Cosson,2n=2x=14,DD)和黑麦(Secale cereale,2n=2x=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