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曲棍球运动在中国的普及,中国曲棍球协会在体育竞赛制度中规定,青少年参加任意比赛都需要年龄的限制,其目的是保证每个参赛者有平等入选、训练、竞赛和成功的机遇。在曲棍球比赛、运动员选材和培养过程中都会涉及到年龄的问题,因此,我国教练员会着重选拔在同一年龄段中运动技能和运动能力有着明显优势的运动员。论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测量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曲棍球运动员不同性别的不同阶段的相对年龄现状,以及少年儿童曲棍球运动员相对年龄与运动能力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对象2687人,其中,参加2017与2018年全国U10、U12、U15和U18比赛的少年儿童运动员1832人;参加2018年全国青年锦标赛的运动员275人;参加2017年中国曲棍球全运会、锦标赛及冠军杯的成年运动员580人。研究结果:1.我国少年儿童曲棍球运动员出生月第四季度人数所占比例最多,男子为28.6%,女子为28.0%,男子第三季度所占比例最少(21.0%),女子第二季度所占比例最少(22.0%);青年曲棍球男子运动员第二季度人数所占比例最多(31.2%),第三季度所占比例最少(19.8%),青年曲棍球女子运动员第一季度所占比例最多(27.8%),第四季度所占比例最少(21.3%);曲棍球成年运动员第一季度所占比例最多,男子为31.2%,女子为28.7%,男子第三季度所占比例最少(19.0%),女子第四季度所占比例最少(19.2%)。2.我国曲棍球男子运动员、我国少年儿童U10组、U15组和成年组各季度间人数与相对年龄间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27)0.01);其他组的季度人数与相对年龄之间均不存在差异(p(29)0.05)。我国少年儿童女子U10组、U12组和U18组各季度间人数与相对年龄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27)0.01)。其他组的季度人数与相对年龄之间均不存在差异(p(29)0.05)。3.男子2008年度出生的U10组运动员“原地拉球”与相对年龄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3(p(27)0.01),呈非常显著意义的低度正相关,“直线拨运球”与相对年龄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0(p(27)0.01),呈非常显著意义的中度负相关,“推球”与相对年龄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4(p(27)0.05),呈显著意义的低度正相关;2007年度出生的U12运动员“原地拉球”与相对年龄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29(p(27)0.05),呈显著意义的低度正相关,“运球绕杆”与相对年龄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1(p(27)0.05),呈显著意义的低度负相关;2003年度出生的U15运动员的“组合技术”与相对年龄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4(p(27)0.05),呈显著意义的低度负相关,2004年度出生的运动员“挑高球”与相对年龄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3(p(27)0.05),呈显著意义的低度正相关;2001年度出生的U18运动员“三十米跑”与相对年龄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26(p(27)0.05),呈显著意义的低度负相关。4.女子2008年度出生的U10运动员的“原地拉球”与相对年龄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3(p(27)0.05),呈显著意义的低度正相关;2007年度出生的U12组“三十米跑”与相对年龄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1(p(27)0.01),呈非常显著意义的低度负相关,“立定跳远”与相对年龄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9(p(27)0.01),呈非常显著意义的低度正相关,“八百米跑”与相对年龄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1(p(27)0.05),呈显著意义的低度负相关;2003年度出生的U15运动员的“防守下棍”与相对年龄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5(p(27)0.01),呈非常显著意义的低度正相关,2005年度出生的运动员“防守下棍”与相对年龄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4(p(27)0.05),呈显著意义的低度负相关。研究结论:1.我国曲棍球运动员不同性别季度间的人数与相对年龄现状分布处于不均匀状态,我国男子运动员第三季度人数最少,少年儿童、青年和成年人数最多的分别为第四季度、第二季度和第一季度。我国女子运动员第四季度人数最少,少年儿童第四季度人数最多,青年与成年第一季度人数最多,第四季度人数最少。上半年人数多于下半年人数,上半年人数为1398人,下半年人数为1289人。2.我国曲棍球男子运动员年龄越大,相对年龄间越存在差异,我国曲棍球女子运动员年龄越小,相对年龄间越存在差异。3.我国少年儿童曲棍球运动员相对年龄与运动能力之间的相关性中,男子集中在有球的运动能力中,但女子集中在无球的运动能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