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对晚唐白体诗这一诗歌创作群体作一个整体研究,时间范围是咸通以后到唐朝灭亡这近五十年的时间,以学习中唐白居易等人新乐府创作的晚唐诗人为主要论述对象进行探讨,共分五部分:绪论部分首先对晚唐白体诗人一个简单而明确的界说,这为本文论述的展开作了准备工作,介绍晚唐的社会状况,让人了解晚唐白体诗产生的社会背景,并对白体诗的发展演变过程作了简单回顾,在研究综述中阐述了晚唐白体诗的研究现状及本文选题的价值与意义。第一章是对晚唐白体诗描写社会现实的诗歌作品的分析,根据其内容可大略分为讽谕诗,苦难诗,讽刺诗三种形式,并结合主要作家来谈这三种诗歌的不同表现形式。讽谕诗是诗人对社会、政治、人民的一种高度责任感的表现,苦难诗是对社会现实中人民遭受的苦难的一种真实记录,是诗人社会性的表现,讽刺诗则是诗人自我情感的一种宣泄,是对社会现实强烈不满后所吐露的心声,是诗人自我化的表现。第二章是对晚唐白体诗隐逸避世情怀的探讨,晚唐五代时期有大量的隐世诗人,如陆龟蒙的不得志而隐,罗隐的隐而心情终不平静,杜荀鹤的寺院之隐,这些隐逸诗人的产生,反映的是当时社会的混乱和人民生活无法安定的无奈。晚唐白体诗之所以出现这些隐逸诗人,是诗人们珍惜生命,躲避乱世的一种求全之计,也是他们不愿与世同流合污的高尚人格的体现。第三章是对晚唐白体诗的艺术特征和语言特色的一个概括,晚唐白体诗在语言上的特点为浅近流利,在诗歌体裁形式上,灵活多变,古体承袭新乐府之美,近体具有开创之功,完善了近体诗的表现功能,丰富了近体诗的创作意象,绝句短小犀利,灵活自如,议论讽刺立见。最后对晚唐白体诗作了评价,肯定了他们对宋诗的开启之功,但也对这些诗人创作的不足作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