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财务危机研究是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企业财务危机的爆发,不但会危及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损害股东、债权人和职工的利益,还会在资本市场的作用下将财务失败的成本转嫁给公众,从而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因此,挖掘财务危机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对于保护公司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对于公司管理者防范财务危机、对于政府管理部门监控上市公司质量和证券市场风险,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经济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导致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有很多,但公司治理的失败是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因为公司治理的无效率会使管理层的权力缺乏监督和制衡,由此造成的巨大的代理成本将使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把公司治理结构引入财务危机研究能够从理论上深入剖析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深层次原因,这无论对监管部门还是对投资者,或者是对上市公司本身,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财务危机的识别为主题,首先对前人在财务危机识别和预测领域所做出的贡献和成果进行全面回顾,并对目前国内外主流的财务危机预测模型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多年的研究,很多学者已在大量的财务比率中筛选出了一些相对有效的财务比率预测指标,而绝大多数的财务危机预测模型正是基于这些财务比率而建立的。为此,在评价和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时,本文将借鉴前人们的研究成果。与此同时,在总结公司治理理论的基础之上,本文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这两个角度出发,分析公司治理结构变化对于公司财务状况的累积影响,并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验证股权结构变化趋势、董事会治理结构变化趋势与公司财务状况变化趋势之间的关系,进而为财务危机的识别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同时也希望能提出一些相关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议。相对于以往的研究,本文注重从纵向的角度动态的考察公司治理结构变化和财务危机之间的关系,较为详细的分析了在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过程中,公司治理恶化所产生的作用,以期使本文的研究结论和建议对上市公司、政府监管部门以及投资者而言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并从国内外相关财务危机研究和财务危机与公司治理关系研究两个角度进行了文献回顾,然后指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研究思路是从股权结构和董事会治理结构这两个角度出发来分析公司治理结构变化对于公司财务状况的累积影响,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来验证股权结构变化趋势、董事会治理结构变化趋势与公司财务状况变化趋势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是规范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在分析财务危机与公司治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对当年首次被宣布实施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变化与财务状况变化之间的关联性进回归分析。最后指出本文的创新点是在研究思路和样本数据的截取上注重从纵向的角度深入分析公司治理结构变化和财务危机之间的关系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在公司治理结构指标的选择上,采用“独立董事离职人数”这一指标来衡量独立董事是否能够在董事会中有效地行使其职权。第二章首先对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结构的相关概念和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指出本文观点:公司治理包含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和公司外部治理机制,而公司治理结构充当了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角色,即对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层的权力和职责进行合理的配置。然后阐述了财务危机的相关概念和形成机理,给出本文对财务危机的定义,指出公司治理结构不能有效运行是财务危机形成的根本原因之一。同时指出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研究和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将上市公司被“特别处理”(ST、*ST)界定为公司发生了“财务危机”。最后,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管理层激励,公司治理结构变动与财务危机的关系角度进行相关理论分析,探讨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以及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机率之间的关系,其中重点对股权结构变化趋势、董事会治理结构变化趋势和公司财务状况变化趋势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规范分析。第三章为本文的实证假设与模型建立部分。本章首先以我国大陆地区深、沪两地于2002年1月1日或2003年1月1日前上市,并于2008年或2009年首次被宣布实施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并根据前面两章的理论分析提出股权结构与财务危机,董事会结构与财务危机和董事会激励与财务危机的相关性假设。然后是对财务危机指标和公司治理结构指标的选择:从盈利能力角度选取净资产收益率差异指标,从运营能力角度选取总资产周转率差异指标,从偿债能力角度选取资产负债率差异指标,从成长能力角度选取资本积累率差异指标这四个指标作为财务危机的指标,也即实证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从股权结构角度选取股权集中度差异指标和股权制衡度差异指标,从管理层激励角度选管理层持股比例差异指标,从董事会结构指标选取独立董事离职人数指标和董事长和总经理是否兼任的两职设置状况指标者五个指标来作为公司治理结构指标,即实证模型的解释变量。最后是以上所述的五个公司治理结构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建立四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包括检验公司治理结构变化与净资产收益率变化之间关系实证模型,检验公司治理结构变化与总资产周转率变化之间关系实证模型,检验公司治理结构变化与资产负债率变化之间关系的实证模型和检验公司治理结构变化与资本积累率变化之间关系的实证模型,以此来考察样本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情况与其财务状况变化情况,第四章为本文的实证分析部分。本章首先利用EVIEWS3.1统计软件对样本上市公司的四个财务危机指标和五个公司治理结构指标在考察期间增减变化情形之最小值、最大值、平均数、标准差以及独立董事累积离职人数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对样本公司这五个作为解释变量的公司治理结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不存在严重自相关情况的结果。然后对检验公司治理结构变化与净资产收益率变化之间关系实证模型,检验公司治理结构变化与总资产周转率变化之间关系实证模型,检验公司治理结构变化与资产负债率变化之间关系的实证模型和检验公司治理结构变化与资本积累率变化之间关系的实证模型进行逐步回归法,剔除在统计上不显著的解释变量,找出最适合用来分析独立变量的解释变量组合检验变量,再对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F检验),并对回归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T检验)。最后得出实证结果:拒绝股权集中度的提高将增加公司发生危机的概率假设,管理层持股比例的提高将减少上市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概率假设和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将增加上市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概率假设;接受其他股东对控股股东股权制衡能力的减弱将增加上市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概率假设和独立董事更替越频繁则上市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概率越大假设,并对得出的实证结果作出详细的解释。第五章将实证研究的结果与之前的理论分析进行比较,并结合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得出本文的主要结论及建议。本章首先根据实证结果所接受的假设得出结论:因为接受其他股东对控股股东股权制衡能力的减弱将增加上市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概率假设,因此得出股权制衡的失效是上市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重要原因结论;因为接受独立董事更替越频繁则上市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概率越大假设,得出独立董事的频繁更替是上市公司趋于财务危机的征兆结论。然后以此为基础,总结公司治理结构变化与财务状况变化之间的规律,提出有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包括如何强化股权制衡,改善股权结构和如何提高独立董事的企业地位,完善董事会制度两点。最后指出本文研究的局限性展望,着重指出本文尚未考虑计入模型的影响公司进入财务危机的还有政策性因素,经济周期因素,资产规模和所处行业等除公司治理机构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这可能对实证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若加入则将会进一步增加资料的真实性,并提高模型对财务危机的识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