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隐喻翻译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tianlong3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30年代起,隐喻研究就突破了传统的修辞学的范畴,并在70年代进入了多学科的研究阶段。人们对隐喻的理解也经历了从词汇层次到句子层次,从句子层次到任何语篇形式的过程。在本文中,作者尝试应用近年来对隐喻的研究成果—包括体验主义理论的“双域”模型和概念融合理论的“多空间”模型—来探索理解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隐喻,并付诸翻译过程中。 本文依据I.A.Richards的术语(喻旨,喻衣和喻底)把隐喻分为四类:象征性隐喻、常规隐喻(喻旨和喻衣同时出现的隐喻)、喻衣隐喻和喻旨隐喻。基于许渊冲翻译中国古典诗歌的“三美”理论(音美、形美、意美),作者提出了翻译中国古典诗歌中隐喻的“四美”标准:理想的译文应保持原文中隐喻的意象美、音美、形美和意美。 隐喻通常隐含于语句的字面义之外,通过语境(文化语境和在语言语境)体现出来。因此,对原文语境的准确理解就成为了隐喻翻译的基石。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隐喻(不同种类和不同语篇层次上)及其译文的分析,作者得出结论:隐喻的组成结构和其所处的语篇层次、具体语境及意境是影响其翻译的决定因素。
其他文献
本项研究的理论关怀点在认识中国社会区位结构,进而提出社会区位论的 相关概念。通过对中国西部地区一个县级市——重庆·合川市的市场及社会地 域结构的经验分析,发现合川社
法制建设的完善是近代以来中国追求现代化的目标之一。抗战时期的陕甘宁边区,作为国民政府所属特殊行政区域和中共中央所在地,其法制建设状况为抗日战争研究中一个值得重视的历
土地作为人类可以支配利用的最大宗的物,日益稀缺,而人类关于物的支配利用(物权)制度就是围绕土地展开的土地制度的设计和运行,直接关系到土地的有效利用和政治统治的稳定。我国确
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作为福利分配的房屋即将成为历史,而作为商品的房屋早已阔步走近了我们的生活;对市场经济的认可决定了房屋作为商品的出现。在房屋商品化的
太平天国战争时期地方督抚权力的扩大,极大地影响了晚清的政治格局和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本文以江西为例,对咸同年间地方督抚权力扩大的过程做了一个客观的描述。并认为,太平天
【正】 一、此诗写于何时?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至少有如下几种说法: 1.笼统的说法,认为写于王安石晚期退居江宁时。 2。具体的说法,主要有三种意见:①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
国产电视剧起名究竟有多奇葩,它们到底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其实,基本上就是以下这五个招数。只要掌握了,以后就再也不用担心看不明白那些电视剧的名字了。
本文首次在国内合成了新型抗抑郁药和戒烟药的原料药盐酸安非他酮,并研究了其两步合成法的新工艺。第一步采用溴素法和溴化铜法两种溴化方法,以间氯苯丙酮为起始原料制备关键中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随着国家政企分开、精简机构等一系列改革,许多出版社逐渐被推入了市场,这就要求出版社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建立现代化的企业机
由于资源短缺的制约和需求偏好的差异,在市场营销活动中,企业需要通过比较诸细分市场的不同评估条件,选择企业经营和服务的目标市场。 影响目标市场选择的因素多种多样。本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