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在我国爆发了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High pathogenic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HPPRRS)。南方的很多地区从规模化大猪场到农村的散养户都遭到了不同程度影响。表现为不同年龄和体重的猪都能感染,感染猪群表现为高热(41-42℃),昏睡,呼吸困难。在仔猪发病率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病原主要为美洲型经典毒株PRRSV在ORF1a处的部分Nsp2基因缺失所产生的变异株。HPPRRSV潜伏期2-7天,主要表现高热,怀孕各阶段的母猪流产、死胎,及后备猪发病后死亡,且哺乳仔猪及生长育肥猪也有较高的死亡率。为评价HPPRRS病毒(HPPRRS virus,HPPRRSV)的致弱效果,筛选弱毒疫苗株,将HPPRRSV HUN4株(以下略为强毒株)和其致弱株HUN4-Fxx(以下略为弱毒株)分别接种54头40-42天的仔猪。接种后,分别于1、3、5、7、10、14、21、28天剖杀,其间观察临床症状及病理剖检变化,取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淋巴结、大脑、小肠、胃、扁桃体等器官用4%多聚甲醛固定后,HE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在接种强毒株后的5-21天可出现一些仔猪死亡,剖检表现为全身淋巴结出血,脾脏边缘有梗死灶,肝脏出现灰白色结节,肺脏出现肉样变及间隔增宽,脑有轻度水肿等病变。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大部分接种强毒的猪肺脏出现明显的间质性肺炎变化;淋巴结中淋巴细胞明显缺失,伴有不同程度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脾脏白髓淋巴细胞明显坏死减少;扁桃体淋巴小结内淋巴细胞有显著减少,伴有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大脑分子层有血管套形成。而接种弱毒株的仔猪未见明显的临床和病理剖检变化,病理组织学观察则仅见淋巴器官内淋巴细胞减少。应用间接免疫荧光(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IFA )、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cal procedrues,IHC)和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sization,ISH)方法检测了强弱毒株病毒抗原和病毒核酸在接种猪体内的分布,三种方法在强、弱毒株接种猪的检出率分别为肺脏33.33%,0%;75%,37.5%;95.8%,62.5%。扁桃体87.5%,62.5%;91.7%,87.5%;95.8%,87.5 %。脾脏45.8%,37.5%;83.33%,50%;66.7%,56.25%。颌下淋巴结91.6% ,75% ;100%,100% ;100%,87.5%。肠系膜淋巴结87.5% ,68.75% ;95.8%,87.5% ;100%,87.5%。腹股沟淋巴结95.8%,81.25% ;100%,81.25%;100%,87.5%。大脑4.16%,0%;12.5%,0% ;16.7%,0%。小肠54.16%,37.5% ;83.33%,56.25% ;87.5%,56.25%。肾脏37.5% ,18.75% ;58.33%,25%;0%,0%。心肌、肝脏和胃均未检出阳性细胞。IFA检测强毒组在接种后的10-14天各组织的荧光阳性反应达到最强,而弱毒组无明显荧光反应; IHC检测强毒组各组织阳性细胞的峰值出现在接种后的3-21天,在此期间弱毒组无明显峰值出现,强弱毒组差异显著; ISH检测强毒组各组织阳性细胞的峰值出现在接种后的5-21天,强弱毒组阳性细胞数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IFA和IHC检测肾小球呈阳性反应,但ISH检测呈阴性,PCR检测弱毒组及强毒组的多数肾脏呈阴性,据以上结果推测阳性反应物大部分可能是抗原抗体复合物。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弱毒株在淋巴器官的分布与强毒株差异不十分明显,但病毒含量明显降低,对淋巴器官的损伤不明显,并且不侵害脑,在其靶器官肺的检出率也明显低于强毒株;同时也未导致任何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临床症状和病理学变化,说明弱毒株致病力已明显降低,有进一步作为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弱毒疫苗研究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