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联合心理疗法治疗轻中度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longyan08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背景产后抑郁症是最常见的情绪障碍之一,是指女性产后4周至12个月间出现抑郁症状。产后抑郁症是抑郁症的特殊类型,诊断标准和抑郁症相同,核心症状发生均在相同的2周内,包括:情绪低落,兴趣感丧失,快感缺失,睡眠和食欲受到影响,注意力受损,精神运动性障碍,疲乏,产生内疚感和无价值感,和自杀念头。在中国,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18~35%。产后抑郁症不仅对患者社会和生理功能带来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同时也对婴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家庭稳定造成负面作用。产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目前认为主要和性激素、神经递质、基因遗传、神经免疫、社会心理因素相关。西医治疗抑郁症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个方面,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等,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心理疗法和物理治疗(经颅电刺激疗法、电休克疗法等)。产后抑郁症患者在产后这一特殊时期多有哺乳需求,口服抗抑郁药物的使用更为谨慎、剂量更低,患者对口服抗抑郁药的接受程度较低,依从性差,从而影响治疗效果。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较佳,针灸还以其安全性和接受度成为产后抑郁症的潜在优势疗法,但目前针灸治疗产后抑郁症的高质量临床研究较少,针灸治疗产后抑郁的疗效尚无法确定。我国传统医学认为,妇女患产后抑郁多由于生产后气血大亏、气血失和,导致出现气虚、血虚、气郁、血瘀等病理变化。病机主要为肝郁气滞,气血两虚,肝郁化火和心神失养。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神志、调理气机、调和气血,起到缓解抑郁症状的作用,同时还能改善多种躯体症状。本研究拟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以轻中度产后抑郁症为观察对象,观察电针联合心理疗法和安慰电针联合心理疗法对该病的治疗效果,以明确电针联合心理疗法治疗轻中度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2.研究目的评价电针联合心理疗法治疗轻中度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3.研究方法本研究试验采取前瞻性随机、安慰对照的临床研究试验设计。本次临床试验所有的受试者来自于2019年3月至2021年1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门诊就诊的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入组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入组后采用简单随机法按1:1的比例将受试者随机分配至电针组和安慰电针组,治疗组29例,对照组18例,共47例,入组后脱落5例,其中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4例,最后完成治疗组28例,对照组14例。两组患者以支持性心理疗法作为基础治疗,每次45~60分钟,每周1次,疗程为6周,共6次。电针组选取百会、印堂、安眠、心俞、膈俞、肝俞、肾俞穴,针刺得气后连接电针仪的电极分别于百会穴和印堂穴的针柄上,选用疏密波,频率2Hz~100Hz,留针20~30分钟后起针,治疗每周2次,疗程为6周,共12次。安慰电针组选取百会、印堂、安眠、心俞、膈俞、肝俞、肾俞穴的旁开非穴区,浅刺不得气,连接电针仪的电极分别于百会穴和印堂穴的针柄上,不通电,留针20~30分钟后起针,治疗每周2次,疗程为6周,共12次。由专人完成量表测评、数据的收集、录入和分析。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为汉密尔顿17项抑郁量表治疗前后的差值和总有效率,次要疗效评价指标为抑郁自评量表、爱丁堡产后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母性功能巴金量表治疗结束时与基线期相比的差值,安全性评价为记录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测评时点为入组治疗时(基线期)、治疗第2周、治疗第4周、治疗第6周。4.研究结果4.1基线资料电针组和安慰电针组患者在病程、年龄、分娩方式、文化程度、汉密尔顿17项抑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爱丁堡产后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母性功能巴金量表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基线具有可比性。4.2主要疗效评价指标4.2.1汉密尔顿17项抑郁量表评分组内比较:两组在治疗2周、第4周、第6周评分相较于基线期的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组治疗前后的分值分别为15.46±4.13和6.64±4.03,安慰电针组治疗前后的分值为14.86±4.70和4.86±2.88。组间比较:两组在各个测评时点评分和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治疗前后差值8.82±3.65,安慰电针组治疗前后差值10.00±3.96。4.2.2总有效率电针组的总有效率为92.86%,安慰电针组为100.00%,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次要疗效评价指标4.3.1爱丁堡产后抑郁自评量表组内比较:电针组和安慰电针组在治疗第4周、第6周评分与基线期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组治疗前后的分值分别为17.59±4.16和10.18±5.40,安慰电针组治疗前后的分值分别为17.28±4.85和7.86±5.92。组间比较:两组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和安慰电针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为7.04±6.20和9.21±6.05。4.3.2抑郁自评量表组内比较:电针组治疗第2周、第4周和第6周评分与基线期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第4周、第6周评分与基线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的治疗前后分值分别为61.03±7.75和51.63±12.58,安慰电针组治疗前后的分值分别为55.54±9.20和43.79±11.43。组间比较:两组评分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治疗前后差值为9.40±8.83,安慰电针组治疗前后差值11.75±10.15。4.3.3焦虑自评量表组内比较:电针组和安慰电针组在治疗第4周和第6周评分相较于基线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组治疗前后的分值为53.96±8.32和45.65±10.31,安慰电针组治疗前后的分值分别为50.89±8.90和43.79±8.94。组间比较:两组评分和差值在治疗各个测评时点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8.30±8.56,安慰电针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7.11±8.37。4.3.4母性功能巴金量表组内比较:电针组和安慰电针组在治疗第4周和第6周评分相较于基线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治疗前后的评分为70.89±15.76和81.29±17.40,安慰电针组治疗前后的评分为78.07±13.54和88.29±15.33。组间比较:电针组和安慰电针组评分和差值在各个测评时点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为-10.39±12.90,安慰电针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为-10.21±12.13。5.结论电针和安慰电针联合心理疗法,均能改善轻中度产后抑郁症的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及母性功能。依据目前数据显示,电针组和安慰电针组的疗效比较尚未见显著差异,结果还需进一步验证。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全球患病人数高达3.6亿,预估未来五年时间,其患病人数会增加1亿,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的健康;中国支气管哮喘患病人数大约为3000万左右,该数字还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目前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案中,西药主要以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茶碱类、抗胆碱能药物为主,但部分患者经过常规西医治疗未能从根本上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导致该病极易复发。中医认为,“郁”是支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现代医学治疗心肌梗死的方法日益成熟,但仍存在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再灌注心律失常、无复流现象、药物耐药性等问题。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中药复方活血温通方具有减少炎症反应,减轻心肌细胞凋亡,促进血管生成,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但由于中药复方治疗心肌梗死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上述研究只是该方作用机制的一部分,其药理
目的研究双参宁心胶囊(SSNX)对小型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cal reperfusion injury,MIRI)的保护作用,从 PINK1/Parkin 通路揭示其调控心肌细胞线粒体自噬保护MIRI的作用机制。第一部分双参宁心胶囊对小型猪MIRI的保护作用研究1.材料与方法1.1动物分组与给药雄性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组,SSNX预防治疗
背景: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即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最终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损伤反应是CHD主流发病机制学说,即内皮损伤与脂质积聚导致动脉壁慢性炎症反应形成粥样斑块。免疫炎症在AS的起始、进展、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中都起到了关键作用,过往的研究大都集
童年时期的压力或创伤经历是成年后发生各种精神和躯体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这些经历包括性虐待,躯体虐待以及情感虐待或忽视等。在我们社会早年不良经历主要是以留守儿童(母婴分离)的形式存在。根据德国一项涵盖各种形式虐待的调查报导中,少儿时期经历至少一种形式虐待的青年人大约占比27.7%,23.7%的受访者报告了两种形式的虐待,16.6%的受访者报告了三种或更多种形式的虐待。大量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表明
研究目的初步评价针刺缓解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疼痛症状和功能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将80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针刺组和假针刺组。两组取穴均为双侧肾俞、大肠俞、委中、承山、太溪,针刺组直刺大肠俞50mm-70mm,针灸师操作有突破感,患者自感局部酸麻胀、有向腿足部放射的触电感;除此之外的穴位均直刺0.5-1寸,行提插捻转手法3次。假针刺
目的:通过调查伴冠心病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与单纯糖尿病肾病患者在中医症状、证素分布和临床资料方面的特点,探讨糖尿病肾病并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以期为糖尿病肾病的心肾同治理论提供证候学基础。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了 102例伴或不伴冠心病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四诊信息和临床资料,运用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中医症状分布情况、证素分布特点和临床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1.一般资料糖尿病肾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临床常见的炎症性脊柱关节病,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慢性炎症为主要特点,也可累及外周关节,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多系统损伤。本病常累及脑、体力劳动处于最佳状态的青年男性,晚期出现脊柱强直畸形,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炎症是AS病理变化的始动环节,炎症一旦发生,将引起AS患者病理性新骨形成,使病理改变进入不可逆期,最终致残。因此,
研究一周婉瑜教授从络治疗葡萄膜炎的临床经验挖掘目的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周婉瑜教授从络治疗葡萄膜炎的用药规律,挖掘治疗葡萄膜炎的核心方,并对其临床经验进行详细探讨。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按照纳、排标准筛选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2019年5月-2020年10月周婉瑜教授门诊治疗的葡萄膜炎的病例资料,汇总患者信息、辨证分型、处方用药、药物剂量等,建立入组病例资料数据库。将病例资料中中药名
失眠是一种最常见的睡眠障碍,表现为尽管拥有充足的睡眠机会和舒适的睡眠环境,仍然持续出现睡眠起始困难、睡眠完整性破坏、睡眠时间减少以及睡眠质量下降,并导致某些日间功能损害。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成人失眠的患病率为9%-36%。《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3版》将至少每周出现三次,至少持续出现三个月的失眠定义为慢性失眠。慢性失眠不仅影响健康、生活质量、学业成绩等,还与抑郁、焦虑、痴呆症等多种疾病风险增加相关。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