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压力容器用SA508 Gr.3钢的显微组织演变与力学性能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zhewei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正大力发展核电事业,深入研究核电压力容器用钢在制造和服役过程中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演变规律显得格外重要。本文研究了核电压力容器用SA508 Gr.3钢过冷奥氏体转变动力学,采用示波冲击实验和高温蠕变实验方法研究了材料在复杂环境下的组织演变规律及其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为理解大型锻件的热处理工艺及其与组织性能间的关系提供参考。首先,采用热膨胀法研究SA508 Gr.3钢的过冷奥氏体转变动力学,获得了包含相变开始/结束温度、转变量和转变时间等相变基础数据的TTT和CCT曲线;并结合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硬度仪等手段研究了过冷奥氏体分解过程的组织演变规律,研究发现:随等温温度降低,SA508 Gr.3钢依次形成先共析铁素体、针状铁素体、贝氏体铁素体、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连续冷却转变组织随冷速加快依次为先共析铁素体+贝氏体+马氏体、粒状贝氏体、贝氏体+马氏体、板条马氏体。其次,对炉冷态试样、空冷态试样和油冷态试样进行不同温度下的示波冲击实验,得到了不同试样的韧脆转变曲线,结果显示:随着冷却速度的提高,材料的上、下平台冲击功逐渐增大,韧脆转变温度降低。通过力-位移曲线、宏微观断口形貌和二次裂纹特征研究了不同显微组织的冲击断裂机制,研究发现束区尺寸和大角晶界密度是影响微裂纹萌生与扩展的关键因素,它决定了材料的冲击性能。最后,研究了贝氏体组织在不同温度和应力条件下的高温蠕变性能,结果表明,低温时蠕变难以发生,材料表现出较好的蠕变抗力;随着温度升高或应力增大,蠕变现象愈发明显。SEM和EBSD分析显示蠕变后的组织产生细化,晶粒内部出现了大量的亚结构,说明蠕变变形机制主要为位错运动机制,而在高温下点缺陷扩散和晶界滑动也是蠕变变形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钒氧基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其结构复杂、价态多变,是潜在的性能优良的催化剂之一。基于过硫酸盐的高级氧化技术氧化降解能力强、反应速率快、操作简单、产物清洁,已经
电沉积做为电化学方法之一,在处理重金属废水中应用广泛。本实验针对中高浓度铅铜废水进行电沉积实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所述:对于中高浓度铅离子模拟废水进行电沉积实验,其中铅离子浓度为300mg/L,其最优电解条件为:最优磁力搅拌强度为400r/s,最优电极材料为石墨电极,最优极板间距为1cm,最优槽电压为4V,最优初始pH值为3、最优电解时间为6个小时。铅离子达到完全析出,剩余铅离子浓度为0.4492m
伴随着全球能源枯竭,发展可再生能源势在必行,风电作为主要的可再生清洁能源,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其出力的随机性、波动性会引起电网运行水平下降、电网频率扰动加
岩溶管道中水流和溶质运移一直是中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相关研究为解决岩溶区地下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但悬浮物由于不溶于水,在运移过程中主要发生的沉降作用受
随着能源行业的发展,传统能源发电向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转变不可避免。在发展趋势的需求下,单独的可再生能源系统难以满足要求,因此作为更加实际的解决方案,混合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进入人们的视野。对于混合动力系统的控制研究,存在着诸多难点,例如变负荷需求下,直流微电网的控制和性能提高问题。已有学者针对干扰情况下,以孤岛模式运行的直流微电网系统设计控制策略,结果表明系统的功率因素保持统一,注入电流的总谐波失真降
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颗粒(NPs)被应用到各个领域,纳米颗粒在其在生产、运输、使用和处置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进入土壤,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的风险。纳米氧化铜(CuO NPs)是金
核电具有无污染、单机容量大、靠近负荷中心、供电质量可靠等优点,是我国能源供给的重要保障,也是目前能源结构优化的重要手段。由于核安全问题异常敏感,所以需要对核电机组
智能电网的建设要求调度中心能够快速准确感知电网状态并判断发展趋势,电力系统状态估计是实现上述要求的关键性技术。以加权最小二乘法为代表的静态估计在电力系统中被广泛
配合物自被研究以来,过渡金属配合物一直是其领域的热门之一。选择合适的配体与过渡金属离子进行配位,可以使得体系刚性增强,从而导致配体的荧光强度增加或发射光谱产生位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提升,我国航空业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航空运输网络在逐渐完善。而机场是航空运输组织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确地刻画其在航空网络中的地位对航空运输网络的建构以及机场的布局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而复杂网络中的中心性这一概念在刻画机场的空间结构特征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所以本文首先构建机场节点的离散时空网络,将一周的时间划分为多个时段,基于时空网络引入了网络分析方法中的度中心性,邻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