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目前某企业维生素A胶囊产品货架期过短的问题,主要对胶囊内容物及其包装储存方式展开研究,以期延长胶囊的货架期。结果如下:首先,对现有不同储存时间的胶囊样品进行跟踪监测,发现胶囊内容物在储存过程中伴随着过氧化值(POV)、酸价的不断升高,以及维生素A的逐步降解。在维生素A含量下降到药典(2010版)标示量之前,胶囊内容物的POV就已大大超过花生油的国标限量(15 meq/kg,GB 1534-2003),而胶囊内容物主要成分为花生油(质量占比>98%),这说明影响维生素A胶囊货架期的主要因素不是维生素A含量下降到标示量之下,而是花生油POV升高到限量值以上;对胶囊主要生产工序进行采样监测,在一周的胶囊生产周期内,POV并无显著升高(P<0.05),说明POV的升高主要来源于后期的储存期;进一步地,采用电子顺磁共振法(EPR)跟踪了载体花生油的加速氧化过程,发现POV的升高与自由基的产生密切相关,且均与Rancimat法得到的诱导时间(IP)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885(IP-POV),0.9843(IP-EPR)。因此,为了延长胶囊的货架期,从降低自由基产生,抑制氧化的角度,研究了提高载体花生油及胶囊内容物稳定性的方法,并对包装储存方式进行了改善。针对载体花生油原料,研究发现其初始氧化程度对储存过程维生素A的降解速率有一定影响,轻度氧化(POV小于3 meq/kg)<中度氧化(POV为3~8 meq/kg)<高度氧化花生油(POV为8~15 meq/kg);与浸出法和热榨法工艺相比,冷榨花生油的IP最长;而花生油中的磷脂与其氧化稳定性之间无明显规律;在胶囊内容物中添加0.02%TBHQ和0.01%柠檬酸能有效抑制自由基的形成,且与对照相比,可将120℃下的IP延长15%(P<0.05);充氮包装和避光储存均能延缓胶囊内容物的氧化,与对照相比,其POV分别下降了23%和14%,综合上述手段,维生素A的降解率降低18%。最后,将上述条件应用于维生素A胶囊的中试生产,并分别在30、37、45℃下进行加速储存,以POV为监测指标,发现其氧化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其Arrhenius方程为lnk=ln15.754-6408.8/T;推导得到货架期预测模型为Qs=(ln[POVc]-ln[POV0])/exp(15.754-6408.8/T),经计算可知20℃的货架期为561 d,较对照延长了36.7%。根据方程,20℃储存300 d时的POV理论值为8.38 meq/kg,实际检测值为8.05 meq/kg,说明所建立的方程预测效果良好;与对照相比,储存300 d中试产品的POV降低了30%,而维生素A含量基本没有变化(P<0.05),还维持在初始水平。本论文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有效延长维生素A胶囊的货架期提供了基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