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炭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支柱性的作用,近些年来,随着整个煤炭行业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改善和矿工自身素质的提高,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形势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好转。但是煤矿企业的员工安全状况还很严峻,国内外大量的统计资料表明,人因失误导致的事故发生量占事故发生总量的80%以上,煤矿井下条件恶劣,矿工的精神压力远远超过常人,因此对精神需求相对较多,当这种需求得不到相应的满足时,煤矿井下员工的幸福感就会不断的降低,从而影响到安全作业。因此,有必要研究煤矿井下员工主观幸福感和不安全行为之间的关系,为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效率提供依据。本文在对国内外主观幸福感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取出主观幸福感三个维度(包括正性情感、负性情感以及生活满意感),以山西省晋能集团下属的野川煤矿井下员工作为调查对象,分析其主观幸福感相关指标与不安全行为之间的关系。提出假设,并以此构建了矿工主观幸福感与不安全行为的概念模型,力图通过实证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和解释,得到矿工主观幸福感和不安全行为是否相关以及存在人口统计变量差异等结论。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运用SPSS23.0对问卷进行了检验和修改;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概念模型进行了假设检验,确定了矿工主观幸福感与不安全行为关系的最终模型。结果显示,主观幸福感整体对不安全行为存在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24。其中正性情感维度和不安全行为存在显著性负相关,相关系数为-272;负性情感维度和不安全行为存在显著性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08;生活满意感维度和不安全行为存在显著性负相关,相关性系数为-0.526。人口学基本特征(年龄、工龄、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对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和不安全行为存在部分显著性差异。最后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了矿工主观幸福感的心理学干预建议,煤矿企业管理层应实施员工援助计划,增强矿下工人主观幸福感、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形成浓厚安全氛围、关注矿工心理健康,组织相关教育培训、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和岗位轮换制度,有效控制和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