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对话中文化身份的探寻

来源 :喀什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cklove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卡勒德·胡赛尼是当代美国族裔文学中颇为出彩的人物,作为一名长期生活的在美国的阿富汗离散作家,多元文化的痕迹在他的个人经历和小说创作中都可一见。在胡赛尼的三部小说《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和《群山回唱》中,可以看出他对文化身份问题的探寻轨迹,从对西方文化的倾慕,到有意识地回归故园文化,最后终于寻找到一条出路,实现对两种文化的超越。其中也体现出了胡赛尼多元文化背景下自身的文化选择和价值观。文化身份既是个人主体对构建自我的追寻,同时也是社会、历史、文化、政治、宗教等外在合力的共同作用。身为离散作家的胡赛尼,试图通过文学小说来构建一种跨文化的身份,引起人们对阿富汗的关注,从而肩负起复兴阿富汗的使命。本文将以胡赛尼的作品为研究文本,从胡赛尼自身的阿富汗以及流亡移民的经历,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角色的文化选择,伊斯兰文化与基督教文化两种宗教文化的交织,以家庭为中心的核心伦理关系的批判以及英语语言的书写和阿富汗达理语词汇的选择等方面入手,探寻胡赛尼的多元文化身份的构建之路。本文将在采用文本细读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赛义德、霍米·巴巴关于文化身份和民族身份的相关理论阐述以及离散族裔文学研究的相关理论成果,对胡赛尼的个人文化身份以及其小说中的文化认同进行解读,探究多元文化背景下阿富汗裔离散作家文化身份的缺失和认同以及文化价值观的回归和超越。并在此基础上对族裔文学的多元化和谐发展和少数族裔在不同文化交流中的身份构建提出思考。本文最后落实到以胡赛尼为代表的阿富汗离散作家群体,来关注美国文学中阿富汗裔文学发展的现实情况和他们的文学创作对多元文化交流的现实意义。胡赛尼以自身的经历和对阿富汗深切的关怀,在小说中既展现出了阿富汗不为人知的真实一面,也体现出了阿富汗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他在多元文化的对话中自寻出路,肩负起交流的桥梁,也构建了胡赛尼身为阿富汗裔美国作家的独特文化身份。胡赛尼试图用文学来引领一种公平、公正的社会意识,这种意识对全世界的族裔问题和多元文化共同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
其他文献
针对一例猪气喘病,笔者主要从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以及所采取的治疗措施进行阐述。以期为猪气喘病的诊治提供可行的参考依据。
运用材料力学理论,对三氯化铝配制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计算,并提出了釜内防腐层,轴的支承结构和轴封等缺陷。同时还制定了改进上述缺陷的具体措施。经过一年多生产运行实践表明
GATT/WTO的制度缺陷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形式和内容的发展更加明显,由于缺少权威的组织机构、无条件和自动适用的最惠国待遇原则以及受谈判方数目的影响,两者出现了此消彼长
<正>东营市垦利区某蛋鸡养殖户因给产蛋鸡过食鱼粉后,蛋鸡出现精神不振,蹲伏,排白色稀粪,且出现了零星死亡等情况。经询问发病史,结合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确诊为过
针对电阻/超声双模态层析成像传感器配置优化问题,提出管道同一截面内配置电极与超声探头,实现对管道内同一被测对象同一时间的检测。采用数值仿真方法,考察电学敏感场与超声
机动卫勤分队野外驻训普遍存在缺乏训练场地、训练手段落后、训练方式单一、综合救治能力不强等问题。文中旨在探讨移动式战伤救治训练考核系统的研发思路与应用效果。构建手
中国民法学60年的发展给我们诸多启示。在各个关健的时期,民法学者都能坚持独立的学术品格,这是民法学发展的学术基础。独立主体之间的平等关系即市民社会关系的存在和发展是
美国较早地开展了需水管理,实现了用水总量的微增长和负增长,但人均用水量却高于我国。首先围绕该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用水总量决定于经济规模和用水效益,而不是人口数量。就
<正>指导中央企业完善"三重一大"制度是一项带有全局性、探索性的重要工作。指导中央企业落实"三重一大"制度,要把握好完善企业集体决策制度和保障企业自主决策的度,这就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