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厦门市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农业方面,厦门市有效地利用其高速发展的第三产业反哺农业,在现代农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截止2015年,厦门市现代都市农业建设项目有174个、总投资123亿元,重点推动厦门市海峡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建设等现代农业项目50多个。2014年,厦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220元,同比增长10.6%,位居全省首位。厦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为合作社)在推进厦门现代农业,促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合作社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种植园进行合理规划、建设农业园区的道路、水利、电力、通信,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促进产供销一体化,不断引进高新设备,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业科技研发,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整合资源,集约化经营,发展休闲农业,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社员增收;不断利用当地对台优势,促进两岸农业交流;注重社员培训,提高合作社整体素质。合作社通过这些途径,大大促进了厦门市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建设。然而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运营绩效不高的问题,例如:规模较小,辐射带动能力有限;品牌影响力低;人才匮乏等困境,这制约着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合作社的运营绩效。因此,提高合作社运营绩效当务之急是查找影响其运营绩效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方案。本文通过实地问卷调查,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影响合作社运营绩效的因素,据此提出提高合作社运营绩效的政策建议。一方面丰富了以往对合作社运营绩效的研究;另一方面,合作社作为农村新兴的经济主体,为激发农村经济潜力,刺激农村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合作社提高运营绩效,有助于其健康、有序地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