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灵寺洞沟区石窟调查与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洞沟区石窟是炳灵寺石窟的有机组成部分,炳灵寺石窟所处地理位置犄角河西,肘腋陇右,属汉藏交汇地带,因此,炳灵寺石窟艺术具有多元性的特征。洞沟区石窟处于炳灵寺上寺与下寺之间的洞沟内,距离炳灵寺下寺石窟群约2公里,内容多属藏传佛教,集中体现了藏传佛教的历史、艺术价值。洞沟区石窟遗存包括石窟8个,造像1尊、壁画约60平方米,佛塔8座,两方题记。壁画题材有:佛、菩萨、罗汉、金刚护法、佛母、弟子、上师、供养人等,内容丰富,题材多样,与炳灵寺其他区石窟的文化之间,既具有继承性,又具有本区石窟的特殊性。通过壁画释读可知,洞沟区第2龛保存有宗喀巴、阿底峡、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等像,在内容和绘制技法上,具有明初汉藏结合地带藏传佛教的壁画风格。第5窟壁画以尊像画为主,同时包含了噶举派及格鲁派的内容,风格明显受到“勉唐派”影响。洞沟区其他石窟,第7龛所存米拉日巴像,第8窟八宝图的壁画,虽保存不够完整,但从不同程度反映了藏传佛教在洞沟区石窟的传播。藏传佛教各教派在洞沟区的传播始于明初,噶举派传入炳灵寺后,洞沟区石窟逐渐成为噶举派僧人坐禅密修的场所。明永乐十一年后,格鲁派教义很快传入炳灵寺,但是直到明中晚期,洞沟区石窟才出现了格鲁派内容的壁画。藏传佛教造像及其壁画,展示了炳灵寺洞沟区石窟艺术的独特价值。
其他文献
2004年4月29日,国家质检总局、认监委、国标委联合发布了2004年44号公告.公告指出,针对2003年5月12日发布的WLAN两项国家标准,其产品强制性认证的实施再次公告如下:一、2004
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各大高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同时,非常重视移动网络技术的有效应用,但是目前情况看效果并不理想。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中移动网络技术应用的现
目的:研究家庭因素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编家庭成长经历问卷对2872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单亲家庭学生与完整家庭学
通过对铜鼓、永丰等重点山区林业县的调研,对新农村的绿色生产、林改后的“三防”体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建立和作用作了阐述,并对新农村的绿色生态建设进行分析,提出建议
Bi4Ti3O12属于层状钙钛矿型氧化物,具有独特的晶体结构与电子结构,其能带间隙较窄,理论上能在可见光区域响应,是一种颇具发展前景的光催化剂。熔盐法能够为反应提供液相环境,
中国的面积与美国或欧洲差不多大,但可耕地面积只有人家的一半.其原因是中国拥有世界上的"第三极"--青藏高原.它决定了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一江春水向东流";它将东亚季风的
你是否感到超市里、零售店、商业区等地,货架上的商品层出不穷、琳琅满目,甚至都不知从何处挑选心仪的商品?而你又是否曾经专门去挑选你所喜爱的品牌商品?想必一定是有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