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深入,高能耗、高排放的传统建筑已渐渐不能满足环境友好的建设要求。装配式建筑由于其建设工期短、节能等特点,成为了建筑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可持续性发展的核心是生态环境平衡。为了不断促进建筑业、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对于装配式建筑的生态可持续性研究必不可少。本文利用简单有效的生态环境评价指标—生态足迹,对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消耗的资源、排放的CO2和建筑垃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深入,高能耗、高排放的传统建筑已渐渐不能满足环境友好的建设要求。装配式建筑由于其建设工期短、节能等特点,成为了建筑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可持续性发展的核心是生态环境平衡。为了不断促进建筑业、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对于装配式建筑的生态可持续性研究必不可少。本文利用简单有效的生态环境评价指标—生态足迹,对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消耗的资源、排放的CO2和建筑垃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行预测研究,实现设计阶段优化和资源消耗提前控制的可能。首先将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划分为前期准备、物化、运营、拆除回收4个阶段,并确定每个阶段包含人工生态足迹、材料生态足迹、预制构件(Prefabricated components,PC)生态足迹、能源生态足迹、机械生态足迹、运输生态足迹、建设用地生态足迹7个生态足迹类型。其次,明确各阶段测算原理及边界,其中前期准备阶段、运营阶段采用清单法测算原理,物化阶段、拆除回收阶段采用工序法测算原理。然后,建立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生态足迹预测模型,其中物化阶段生态足迹的预测,采用的工序法包含工程量、生态足迹因子、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三部分,同时,基于过程的生命周期评价法(Process Life Cycle Assessment,PLCA)建立了PC构件生态足迹预测模型;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预测模型,预测运营阶段生态足迹;基于物化阶段生态足迹利用转化系数预估法,预测前期准备阶段和拆除回收阶段的生态足迹。随后,根据相关政府统计数据、国际权威组织报告、文献等,收集和计算生态足迹预测所需的生态足迹因子、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最后,以成都市某装配式商业办公综合4号楼为案例,建立其BIM模型,利用上述建立的预测模型预测其生态足迹,验证了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并对全生命周期和重点阶段进行了分析讨论。
其他文献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不可替代的资源。如何将文化通过景观设计传承下去,已经成为各城市规划等部门的重点研究课题。本文基于莫里斯的符号学方法论,以古蜀文化景观符号为对象,根据文化符号的景观应用机制,对古蜀文化符号进行解读,然后对古蜀文化开发较为成熟的五个场地——三星堆遗址博物馆、德阳市南公园、望丛祠、金沙遗址博物馆、天府广场进行实地调研;最后,得出古蜀文化符号的景观应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其
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L.)Gaertner.)隶属于禾本科(Poaceae)小麦族(Triticeae)冰草属(Agropyron Gaertner.),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冰草属的模式种。冰草为异花授粉植物,广泛分布于世界温带地区,仅含有P基因组,包括二倍体(2n=14)、四倍体(2n=28)及六倍体(2n=42)。冰草在抗旱、抗寒、耐盐碱等方面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而广泛用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赖氨酸对生长中期草鱼生产性能、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并且基于不同标识确定生长中期草鱼赖氨酸的需要量。本试验选取540尾(164.85±0.79 g)健康草鱼,随机分配到18个网箱中,每个网箱30尾鱼,3个网箱为一个处理,共6个处理,分别饲喂含不同水平赖氨酸(5.6、8.5、11.6、14.4、17.5和20.7 g/kg)的等氮日粮,试验期为60天。生长试验结束后进行
高温胁迫是植物面临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高温胁迫常常会改变植物的形态、生理生化状态,进而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代谢繁殖等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植物为了应对高温胁迫已经进化出复杂的机制来抵御高温造成的损伤,热激转录因子(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HSF)可以调节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等胁迫响应基因的表达,在植物应对高温胁迫的响应中起着
西藏半野生小麦(Triticum aestivum ssp.tibetanum Shao)、云南铁壳麦(Triticum aestivum ssp.yunnanense King)和新疆稻麦(Triticum petropavloski Udats et Migusch)是我国特有的3个普通小麦亚种,它们具有特定的地理分布、明显不同于普通小麦的形态学特征,具有抗病、耐逆等优良性状,是可用于现代小麦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AABBDD,2n=42)属于世界重要的三大粮食作物之一,迄今为止已有80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在世界农业的生产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小麦在解决人类温饱的同时也为人类提供重要的营养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小麦食品的品质愈来愈重视。小麦醇溶蛋白致敏的发现、国际上对小麦的生物强化挑战、健康谷物项目等工作的推进使营养和健康已成为近10年国
本试验以幼草鱼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对其生产性能、肠道结构的调控作用。本试验选择均重为25.73±0.04g的健康草鱼1260尾,进行60天的生长试验,共设7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饲喂不同水平赭曲霉毒素A(设计水平为0、400、800、1200、1600、2000和2400μg/kg;实测值分别为0、406、795、1209、1612、2003和
本研究旨在基于认知行为理论和多源大数据来探究一个经典的竹文化公园受欢迎的原因,以期能够对相近的景观规划设计和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本研究以成都市望江楼竹文化公园为研究对象,首先,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用户的在线评论进行大数据文本挖掘,识别出其潜在的重要维度,以指导调查问卷的设计;然后,展开问卷调查,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来分析对用户行为意向有显著影响的相关公园属性;最后,对筛选出的部分重要属性
城市是人们集聚性进行生产生活的地方,城市园林空间更是人们进行户外活动的必要场所,但近些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城市气候问题的日益严峻,如何通过风景园林要素合理改善城市小气候从而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变得至关重要,水体作为关键的风景园林要素之一,对城市小气候有着显著的调节作用。本文从园林水体入手,在西南地区独特的气候背景下,以成都市活水公园的水体为研究对象,在夏冬两个季节探究不同状态下的水体对小气候的改善作
金龙胆草是我国攀西地区道地中药材,其特征性化合物二萜苦蒿素由于具有良好的消炎、抗肿瘤等效果,在临床上多有运用。目前,人工种植的金龙胆草苦蒿素含量低的特点制约了其开发利用,因此寻找提高金龙胆草苦蒿素含量的方法愈加迫切。近年来,研究发现腺毛作为植物多种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分泌的场所,提高其密度可以有效提高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大量研究显示UV-B可以引起植物腺毛密度的改变,同时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UV-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