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成瘾与适应结果及人际因素的纵向联系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douaimang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成瘾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影响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为了科学预防和有效干预青少年网络成瘾,迫切需要澄清网络成瘾与适应结果的关系(研究问题一)以及对网络成瘾的风险因素(研究问题二)进行研究。  针对研究问题一,即网络成瘾与适应结果的关系,研究者提出了三种假说:前因假说(网络成瘾导致适应不良)、后果假说(适应不良导致网络成瘾)和相互作用假说(网络成瘾与适应不良相互影响)。然而,目前少有研究采用纵向设计并在多种社会适应指标上对其进行检验。本研究将通过为期三年的纵向研究,采用自回归交叉滞后模型考察网络成瘾与适应结果(抑郁、违纪、主观幸福感)之间可能存在的三种关系模式。  针对研究问题二,人际理论提出,较差的人际关系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突出风险因素。但是,以往研究多孤立考察一种关系风险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不利影响,少有研究考察多种关系风险的联合作用。此外,少有研究考察风险因素的长期影响以及青少年网络成瘾随时间的发展变化可能存在的异质性。为弥补这些不足,本研究将采用增长混合模型揭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发展轨迹存在怎样的亚群体,并检验重要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对不同发展轨迹的预测作用。  通过整群随机抽样,选取武汉市四所中学(两所初中和两所高中)的1365名青少年(T1平均年龄14.68岁,SD=1.56;男生占53.2%)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为期三年的纵向设计,在每年春季学期收集一次(总计三次)的重复测量数据。每次测量被试填写人口学信息、青少年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儿童抑郁调查表、青少年问题行为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以及社会关系网络问卷。  自回归交叉滞后分析表明:抑郁能导致网络成瘾,支持后果模型;违纪与网络成瘾关系不显著,不支持上述模型;幸福感与网络成瘾存在双向影响,支持相互作用模型。该结果表明,网络成瘾与不同适应结果之间的联系具有特异性。此外,增长混合模型分析表明,青少年网络成瘾存在“高-下降”、“中-稳定”和“低-上升”轨迹,说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发展轨迹存在异质性。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与“低-上升”组相比,“高-下降”组和“中-稳定”组有更差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本论文的发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深化了研究者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影响因素和不利后果的认识,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具有重要的启示。研究结果提示实践工作者可以将青少年的抑郁、主观幸福感和重要人际关系因素作为干预的重点。
其他文献
期刊
秦丹有一种静默的东方气质,这种气质从何而来?  作为古文化博士,多年的青灯黄卷,培养了她喜忧不惊、心定气闲的气质。一种古朴的生活方式,以及她拥有的深厚古文化修养,对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等经典的研究,使她能在书画中以意领气,追求涩笔求气的传统之韵。  秦丹原名赵红玲,甘肃省陇西人,古代文化博士。成长于马家窑文化的发生地甘肃陇西、临洮一带。她的书画启蒙是在甘肃音美专业学校学习期间,入学时13岁。后被